“无论你身在城市何处,如果想找个5分钟以内车程的地方吃饭、购物,打开手机,在屏幕地图显示的绿色区域选定目的地后,屏幕会很快生成显示蓝色出行线路,两地路程、所用时长、油耗、费用、碳排放量、停车、公交线路等信息应有尽有……”据介绍,杨晓光团队研发的这款智能出行系统,集合的交通大数据包括:通过城市车载GPS、固定检测器、监视视频等采集的实时路况信息,事故、施工、交通管制等实时上报信息,以及当地气候、大型活动、公众上下班时间、学生寒暑假日期等信息。目前,这一系统在南京、杭州等多个长三角城市试用,对城市交通状态判别准确率在90%以上。据介绍,它将于下月初开幕的第1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正式亮相。
相较传统交通监测系统,这款最新研发成功的系统有一大亮点,即面向出行者提供“主动引导型”服务,可根据出行者基本意向主动引导出行方式,推荐最优出行区域、时间和路线,节省时间、费用等成本。比如,你想外出购物、就餐,确定一定时间、空间和计划花销范围,系统会立即提示:几点几分出门最快捷,最适合前往市区哪片区域,最适合乘坐哪种交通工具。不仅适用于一般市民,也可用于物流公司、货运配送公司,帮助选择合理的运输路径。
相关链接
传统交通监测系统多集中在城市道路的路段状态,“智慧城市交通监测、管理与服务系统”能实时监测城市某区域的交通并预测高峰时段车流趋势,监测比路段更微观的道路交叉口、快速路出入口实时交通变化,预报交通拥堵。它还能在事故突发、亟待救援的关头一显身手,让消防车、救护车、救援车、工程抢险车、警车等在最短时间内抵达救援现场。今后还可通过车路联网协同,对救援车辆途经路段交通信号灯进行切换,提醒非紧急车辆避让以争取时间。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