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地图”演示
□策划/业务专题部 撰文/本报记者李晓萍 摄影/李坚输入一个人的姓名,“地图”立即显示出此人住在哪里;点击“地图”上的房子,就可查出这幢房子里住的都是些什么人;用手机拨通报警电话,“地图”马上显示出报警人所在的精确位置……作为“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全国三个试点城市之一的杭州市,走出了一条空间地理信息技术与日常警务工作相结合的新路———
“神奇地图”指引杭州警方有了“千里眼顺风耳”
警用地理信息平台使信息资源共享
电影《哈里•波特》里面有一张神奇的地图,打开一看,学校里每个地方有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都看得一清二楚,拥有这张地图的人就等于拥有了“千里眼顺风耳”。现在杭州警方也拥有了这样的“神奇地图”,不过他们专业的称呼是“警用地理信息平台”。哈里•波特的神奇地图只能展示“现在进行时”,而杭州警方的这个“警用地理信息平台”不仅可以展示“现在进行时”,而且还可以回放“过去进行时”,甚至可以预测、影响“将来进行时”。
杭州市公安局信息通信处副处长严幼平向记者演示了这套系统的功能:
“龙翔大厦!一个扒手刚刚扒走了一名顾客的钱包!”一个报警电话打来。
“马上调出附近的地图!”杭州市公安局指挥室里,民警操作“警用地理信息平台”,屏幕上一张以龙翔大厦为圆心、200米为半径的地图迅速出现。紧接着通过迅速切换,地图上龙翔大厦周围所有的治安点都醒目地标识出来了:“周围共有两个保安岗亭、一个社区警务室,还有三个治安监控点。”民警指挥岗亭和警务室的警力迅速堵住大厦各个出口。
此时,民警又调出大厦附近三个监控探头的画面,路边的车辆和行人都清晰可见。“瞧,这个人鬼鬼祟祟,和报警人描述的情况很像,大衣的颜色也相同。”指挥室里的民警在一个探头辐射的区域内发现了“扒手”。“警务室吗?我们已经看见嫌疑人,你们从延安路追上去。”指挥室一边盯着,一边把情况通报给前方警力。
“龙翔大厦的相关负责人呢?或许需要他的帮助。”指挥室又开始了进一步的查询。
民警一点地图上的龙翔大厦图标,地图的左边又出现了一张表格,清楚显示了龙翔大厦的联系电话,以及法人代表的姓名和电话。
有了“神奇地图”的指引,“扒手”很快落网了。
民警将“扒手”的姓名输入地图边的对话框,另一张地图又显示出来了,是杭州东面的城郊结合部,其中一幢楼还一闪一闪的。原来,这就是“扒手”的暂住地。而且这名“扒手”有几次前科以及前科的简要案情也都在屏幕上跳了出来。
“刚才我们只是演示了如何利用该系统出警抓人,其实这套系统的功能还多着呢,比如以房找人、以人找房、报警电话定位等等。”严幼平说。
2006年12月9日,该系统通过了公安部信息通信局组织的专家项目评审,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所院士童庆禧等七名专家一致认为,杭州市公安警用地理信息平台建立了各类信息资源和业务系统的整合共享平台,实现了信息数据的可视化,是我国公安行业MIS系统和GIS系统成功整合的典型范例,其建设及应用成果在国内公安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2006年,上城、景区、拱墅和西湖公安分局共16个派出所已经开展了平台试点应用,2007年该系统将在杭州全市公安机关推广应用。
此“地图”非彼“地图”
信息数据的“可视化”和与业务信息的无缝“关联”是其内核
随着近年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飞速发展,新道路、新地名、新楼宇、新公交线路不断增加,使得许多地方的城市地理信息严重滞后,也给公安工作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同时,越来越多的其他政府部门和社会单位参与警务联动,使得公安系统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需求日益迫切。
2004年1月2日,杭州市上城区公安分局湖滨派出所辖区的五洲大酒店发生一起扬言爆炸案。一名犯罪嫌疑人声称在该酒店安放了炸弹,进行敲诈勒索。接到报案后,办案民警通过基层基础信息系统很快查明了该酒店的情况。又根据犯罪嫌疑人通过拨打IC卡公用电话进行敲诈的特点,迅速对辖区内80余个ATM取款机、300余个IC电话亭的信息数据汇总,并进行布控守候。当犯罪嫌疑人在位于西湖大道的某电话亭再次拨打IC卡电话时,被民警当场抓获。
该案的成功破获也给杭州警方带来新的启发:如何将空间地理信息技术与警务信息相结合、更好地为公安工作服务呢?一个开发全市警用地理信息平台的思路萌芽了。2004年6月,杭州市公安局作出了以警用地理信息平台建设为高端应用平台,进一步整合资源、提升公安信息化应用水平的重要决策。借用外力以“四两拨千斤”来快速推进
在系统建设之初,该局就明确提出要把警用地理信息平台建成以空间地理信息技术和地理信息数据库为基础,以公安宽带信息网络为依托,以实现系统和信息高度整合与共享为目标的城市公安机关信息化应用综合平台。
从2005年开始,杭州市局将警用地理信息平台列为全局性、基础性的重点信息化项目,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截至目前,已分期落实建设资金650万,总计投入将达1000万。
系统的开发和使用,需要大量的基础信息数据作为支撑。如果这些基础信息都要民警一一进行采集、核实,全市民警其他什么事情都不干,恐怕也得花上大半年工夫才能完成。杭州市局通过优化工作模式,在系统建设组织过程中,充分借鉴北京市公安局、昆明市公安局等兄弟单位的建设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开创“立足基层应用,搭建市局平台,实现多警种专业应用、警务信息高度共享”的系统建设模式,并积极推行“以我为主,借用外力”的联合研发模式和系统建设、试点应用同步推进模式,确保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在杭州市政府的统一协调下,该局以市规划局提供的电子地图为基础,以市房管局提供的房管信息平台、市民政局提供的地址门牌数据库、市城管办提供的数字城管平台等公共信息为补充,确保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量的信息数据,不仅加快了系统建设进程,也降低了系统建设成本。
对内通过深挖潜力,充分共享现有常住人口信息系统、打防控主干应用系统、高危人群管控平台等八大业务支撑系统已采数据资源,并利用这些MIS系统对平台进行实时数据更新。为确保地理信息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和鲜活度,推行“谁应用、谁维护”的数据维护机制。由各业务部门和基层派出所利用平台提供的多种技术手段,在日常警务工作中,及时对地理信息数据库进行更新维护。
2006年6月该局完成了“警用地理信息平台”二期项目主体建设,并将试点工作推广到全市四个分局16个派出所。目前由基层派出所自行采集的各类警用地理信息数据已达50兆、2.5万余条。系统访问总量已达1.3万人次,日均在线用户数稳定在30个。科学规划实现“五个建成”和“四个建立”
为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杭州市公安局采取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用三年时间建成系统并在全市推广应用。三期建设由浅入深,各有侧重:一期主要完成平台硬件环境和系统环境的搭建,着重开展警用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和平台基本功能开发;二期主要开展平台功能完善工作,重点开展指挥中心应急辅助应用和基层派出所日常警务应用,将平台与打防控信息主干应用系统、派出所工作应用平台、网上作战系统、治安动态网络监控系统关联,力求平台在服务打防控工作和推动基层基础建设中发挥应用实效;三期以提高预警分析、辅助决策能力为目的,积极探索基于空间数据分析、三维影像技术开展处突防暴反恐等高端应用。
在三期规划指导下,他们将平台建设基本任务细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系统建设努力实现“五个建成”:建成警用地理信息数据库,包括全市电子地图数据库、标准地址库、遥感影像数据库、地理信息关联数据库等;建成警用地理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实现对地理信息数据和系统的安全管理;建成警用地理信息采集、更新、维护系统,确保数据鲜活准确,实时可用;建成警用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面向不同警种提供多业务信息的共享和服务;建成警用地理信息专业应用系统,实现指挥中心、交警、消防等的专业地理信息应用。二是在机制建设方面实现“四个建立”:建立集中采集与日常维护相结合的信息采集维护机制;建立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的系统推广应用机制;建立基于空间地理信息的公安业务数据规范管理机制;建立面向基层、面向实战的综合服务保障机制。
目前,杭州警用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数据总量已近20G,形成各类公共、警用图层120余个,根据警种不同,设置了四个专业GIS应用平台。系统应用有效发挥平台“五大功能”的作用
“警用地理信息平台”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电子地图”,其核心功能是实现了信息数据的“可视化”和解决了地理信息系统和各类公安业务数据的“关联”问题。采访中,杭州市公安局副局长陈伟举例说:比如我们要了解某个派出所哪里发案了?哪些案子最近高发、频发?是否能够串案、并案?过去只有通过调取大量的相关警情文字材料来了解,现在只要进入该派出所界面,输入时间,所有发案的情况和地点都一目了然。系统还会根据案件、数量的不同,显示不同的颜色,哪里发案越频繁,哪块的颜色就会越深。
———提高了指挥决策水平。通过平台对报警信息、案事件信息的空间分析,借助平台提供的各种统计、渲染功能,可直观地反映不同特点的案件发案规律,从而实现案件的快速串并、快速侦破,大大提高精确打击、精确防控能力。同时,可视化的情报信息能有效辅助领导决策,提高公安机关在不同区域、不同时期打防控工作的针对性。
———提升了应急处置效率。在突发事件处置中,通过平台与接处警系统、监控系统的关联应用,指挥中心可实现对固定和移动报警点的快速定位,及时掌握报警点周边的现场情况和警力分布,提高处突反恐防暴的快速反应能力。特警、交警、消防等部门可依托平台提供的交通智能导航功能,选择最佳路径,快速、准确赶赴现场,并根据周边地形布局和房屋内部结构正确组织施救。
———促进了勤务机制改革。为推动以“巡防工作制”为核心的派出所勤务机制改革,我们通过平台与GPS定位系统的关联应用,实现对巡逻车辆和巡逻警力的动态定位,切实加强对巡逻力量的勤务监督。同时,利用平台制定科学的巡逻线路,合理配备巡逻警力,做到巡逻策略随治安形势的变化而自动调整,在节约警力资源的同时,提高了警力资源利用率。
———推动了基层基础建设。在“三基”工程建设中,通过平台开展辖区单位、场所、公共设施、工作对象、案事件等的地理信息采集和标注,加强基层民警对辖区管理对象的信息掌握度。同时,利用平台信息整合与可视化展示功能,有效提高了基层警务工作效率,规范了警务工作标准,促进了警务工作质量。
———增强了服务社会能力。为提高平台应用的社会效益,我们通过平台丰富的地理信息资源和公安业务信息资源,为群众提供找人、问路等各类咨询服务。同时,平台产生的各类预警信息、警示信息可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和社区警务网站向社会大众及时发布,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
2006年以来,该局刑侦部门利用公安信息化系统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8269起,约占破案总数的38.3%%。
新时期公安业务信息资源深度应用的创新之举
实现了深层次公安信息资源共享
公安部信息通信局局长赵大斌认为:杭州市公安局开展警用地理信息平台建设具有五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为实现社会治安的动态管理,实现科学用警、精确打击,实现浙江省公安厅提出的打防控一体化的战略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实现了公安信息资源更大范围、更广视角、更深层次的共享,创新了新形势下的警务工作机制;三是实现了许多新技术在平台建设中的整合应用,极大地提高了金盾工程一期建设成果的使用效益,极大地提升了公安机关的战斗力;四是有力地推动了杭州市局各警种、各部门的基层基础工作,在客观上进一步规范了基层基础工作,同时也检验和考核了基层基础工作;五是在金盾工程二期建设中,为全国公安机关的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及标准的制定、建设工作的组织实施提供了经验和示范。
其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创立的“立足基层应用,搭建市局平台,实现多警种专业应用,警务信息高度共享”的系统建设模式,系统建设与试点应用同步推进模式,信息共享、业务主导的数据采集维护机制,科技引导、警务推动的系统应用机制等经验,值得进一步推广。实战中提高了警务工作效能
北大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所院士童庆禧认为:杭州市公安局按照金盾工程相关系统建设标准和规范,成功建设并应用的警用地理信息平台,研发技术先进、用户界面友好、操作简便实用,在国内公安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具有明显的特色和重要的应用推广价值。
该平台的建设特点非常鲜明:
首先,该平台是杭州公安各警种开展地理信息应用的公共基础平台。它通过数据交换、业务定制、综合查询、公共图层、接口服务等功能模块,实现了重要的技术突破和创新。
其次,该平台是杭州公安各类信息资源和业务系统的整合共享平台。通过警用地理信息平台与原有各类公安业务系统、数据的集成与共享,使指挥中心、刑侦、交警、消防等警种实现基于平台开展多业务系统关联应用和公安业务信息资源的综合应用、深度应用、应急应用,是我国公安行业MIS系统和GIS系统成功整合的典型范例。
此外,该平台是杭州公安打防控实战和以派出所为重点的基层基础工作支撑平台。为基层公安机关开展治安管理、社区警务、巡逻防控、刑事侦查、警卫保卫、应急处置、服务群众等基础警务工作提供了可视化的信息应用和管理手段,实现了GIS技术与公安基础工作、警务活动的有效结合,并在实战中明显提高了警务工作效能。
报案人20分钟后找到了
2006年11月30日凌晨5时24分,杭州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值班民警曲蓉接到了一个奇怪的电话。一个年轻的女人打来电话却不肯说有什么事,只是说如果她死了就打136×××××029这个电话就可以破案了,说完她就把电话挂掉了。
尽管曲蓉觉得这个电话很奇怪,但长期的职业直觉告诉她这个电话不会是无聊的骚扰电话,报案人很可能会出事。于是她立刻按照来电显示的号码拨了回去,问道:“你在哪里啊?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能帮助你吗?”
电话中女人的声音很迟疑,她依旧什么也不肯说,一直重复着那句话:“如果我死了就打136×××××029这个电话就可以破案了……”紧接着她就挂掉电话。当曲蓉试图再拨回去时,电话显示对方已关机。
“情况紧急!”曲蓉立即通过“警用地理信息平台”的手机报警定位功能查明报案人所处的大致方位在南苑社区,之后又通过“地图”查明小区附近的警力分布情况和相关派出所联系电话。
“大关派出所吗?现有一名意欲轻生的女子在你辖区附近报警,请派人前去搜寻!”
在大关派出所民警前去搜寻的同时,曲蓉继续通过“警用地理信息平台”实施定位。由于这名报案人一直在户外游走,其在地图上的显示也是忽东忽西的,无法准确固定。但曲蓉一直通过电话与大关派出所民警保持着联系,实时转告其具体方位。
凌晨5时45分,大关派出所民警打来电话:该名女子已经找到。当时她因与男朋友吵架一时想不开,正在上塘路385号附近的小河边徘徊,准备轻生。
从接到报警电话到找到报案人,前后不过短短的20分钟时间,可对于当事人来说可能就是阴阳两隔了。说到这,曲蓉感慨地说:“这事要搁以前可就说不准了,她不肯说地址又把手机关掉,茫茫人海去哪‘寻针’啊?”
曲蓉告诉记者,“警用地理信息平台”开通运行以来,她已经遇到好几起类似的情况,最多的时候一个月就两三起,不过都成功处理了。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