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网](http://www.3snews.net/uploadfile/2013/1014/20131014034638451.jpg)
上海语境汽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TO闵敢
与其他众多可以称之为“巨头”的企业相比,这家2010年底成立的车联网服务创业公司,还留有一袭未脱去的稚嫩,比如刚刚研发成型的产品,推广在即的市场动作,还有蓄势待发的数据分析技术。而在清新闪亮的外表下,语镜公司已经于今年年初获得了达晨创投提供的1000万人民币融资支持,并已经开始着手向市场提供他们的交通解决方案:基于一套硬件语音在终端向用户提供交互式的智慧广播服务。
台上,闵敢用不到15分钟的时间干净利落地让在场所有人明白了关于语镜公司的三件事。第一,这家公司面向普通用户的主要产品是基于一台硬件终端提供的广播服务;第二,他们的车联网服务只专注“语音”;第三,硬件终端和“语音”服务,永远对用户免费。
虽然语境的车联网服务很难与现今的流行语“高端、大气、上档次”直接挂上钩,但这种草根味儿浓厚的布局方向,将使得每个人都能很轻易地与前沿的车联网技术来上一次亲密接触。
而另一方面,语镜公司也代表着新一轮创业公司的特点:趋向硬件化、垂直化,以及处在一方尚未被开垦的细分新市场。面对今后必将遇到的各种挑战,在沙龙会后接受《3S新闻周刊》采访的闵敢表现出了坚定与自信。
他不相信所谓的什么“公司核心技术竞争力”,而是认为在广泛技术开源的趋势之下,技术仅仅是技术,是实现具体功能的工具,更谈不上成为企业的某处核心。“说到底,对我们来说就是要拿现有的开放技术,去整合出一种服务模式,最关键还是在于服务的质量和准度。”闵敢这样解读了他们的技术工作任务。
目前,“道客快分享”除了向用户提供一台硬件终端以外,在幕后还建立起一个大数据分析及处理的系统,并外接了第三方呼叫中心,提供有关路况查询和广播上报的服务,布局有特色纯语音交互的车联网服务。整个团队包括闵敢在内有四位创始人,闵敢负责产品和技术体系的总架构。
另辟蹊径的差异化创业
语镜公司成立缘起于2010年8月北京的一个闷热的傍晚,那天,闵敢和语镜的另一位创始人从上海出差来京,一起搭乘出租车行驶到国贸桥附近,车外的三环东路早已被车堵得水泄不通,司机告诉两人,要想按时到达目的地,就只能走着过去。下车后,两个人边走边想,人们的生活将有很多时间浪费在开车、乘车过程中的拥堵时段,如果能在这段时间中做一些或者接受某个事情,就好像江南春利用电梯里的短暂空闲想出了创造分众传媒,人们同样也可以在车中做点小事情来为缓解和避免城市拥堵做一些贡献。
闵敢说,当时他第一闪现的灵感,就来自于交通广播电台,但电台广播只能在同一频率、固定的时段报道某一条段路的情况,信息量不但十分有限,互动性也并不强。当2010年底语镜公司尘埃落定后,他们首先想到的就要选择搭建出一个可以定向投放的、能容纳广泛用户声音的互联网广播电台,人们利用拥堵时段发布语音广播,并通过系统投放给精准的人群收听。
那时,适逢移动互联网应用数量的爆发期,一批地图导航、位置服务APP产品已进入激烈的市场竞争阶段,向用户收费难、靠广告盈利难的问题始终困扰着绝大部分地理位置应用服务的开发团队。
但闵敢和语镜团队,在当时已打算另辟蹊径,走一条用硬件开创市场的新路线。“大部分国人的付费习惯在于他们能够看到实实在在的产品,除了电子游戏外,很少有虚拟的软件产品能够直接助动中国用户消费。”闵敢道出了团队当时对市场方向整体的看法,而这种预判在当时已算是超前的。
所以,当硬件产品一经发布后,语镜采用的是押金租赁的方式,总共299元的押金包含了硬件成本、每个月的流量费用,以及通过和第三方呼叫中心合作提供的每个月230分钟通话时间,当用户与语镜的合作到期后,可以选择退还产品,全额取回押金。闵敢认为,从国内网络付费市场来看,这种押金置换硬件的尝试,总归比单纯的软件销售能取得更好的推广效果。但也可以看出,团队在这里投入的成本也将非常高昂。
做UGC服务的2.0
如今,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市场上不乏推陈出新的交通信息服务产品,这里面延伸出来的UGC模式也被不少开发者奉为积累大数据的不二之法,但闵敢始终不太认可这就是最好的手段。其原因也非常简单,“在中国,用户并不愿意把自己的手机变成别人的数据上传装置,并不停地耗费自己的流量,特别是对于一款刚刚推出的众包交通应用来说就很难积累出一批粘性的并热爱分享的用户。”
闵敢强调,走UGC路线并没有错,但获取的渠道需要优化,所以,一种维基模式成为了“道客快分享”数据获取渠道的一条主线,用户在分享自己的信息和数据的同时,也必定会得到对自己最有用的东西,即实现分享就能得到收获。
“在分享与收获的过程中,当某位用户驾车被车流堵在半路上时,他们可以通过终端进行吐槽,吐槽语音便会与终端采集到的行车数据进行整合打包做成广播系统,经由系统推送给即将行驶到该路段且装有语镜终端的其他司机;反过来,这位司机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收到其他用户的语音推送。”闵敢介绍道。
在这里,闵敢更期望这套系统能够形成一个更加良性的社区机制,而不仅仅是吐槽那么简单,用户甚至可以在广播中向其他用户详细地描述道路突发情况,并为其他人提供相对应的解决建议,从而真正实现基于广播的互联互通。届时,通过呼叫中心系统、数据分析处理系统以及推送系统,在1.0时代只能单方面为UGC做贡献的基础上,建立起交通信息互联互通的2.0模式。
但闵敢也坦言,在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用户贡献的数据量有限。产品在开始会采用路况数据,基于呼叫中心和推送系统向用户准确地播报5—10公里以外的路况信息。另一方面,“道客快分享”也将建立起完整的平台服务和奖励机制,鼓励用户主动分享和广播路况信息。
备战大数据
闵敢透露,明年年初,公司计划买入位于宁波的超级计算中心的一个节点,这是一个高效的数据管理平台,他将带领研发团队在这个平台中写一些满足分布式计算的程序,用于处理由语镜终端上传到系统的海量数据。
“交通信息数据的变化是非常快的,甚至超过了互联网中的数据更新速度。”闵敢表示。他将语镜终端比作城市交通信息收集的引擎爬虫,不断地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收集信息。“终端在运行过程中所上传的数据是海量的,这对远端服务器将形成巨大的数据流压力,服务器能处理好这类数据是一种挑战。”因此,布设高性能的后端数据处理中心,对于今后的数据处理的提升有莫大帮助,同时也将为大数据挖掘技术的深化和拓展打下基础。
现在,语镜公司正在紧急招募三类技术人员。第一类是面向大数据请求的线程处理人员,面对大数据的多头涌入,这些数据技术员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第二类是熟悉地图深加工技术的人员,对只依赖硬件端的“道客快分享”来说,地图将成为幕后要素,即便终端完全以语音的模式呈现服务,数据和地图结合后的分析处理才是逻辑判断和精准推送信息的前提;第三类则是大数据挖掘师,通过建立一系列数学模型,对终端上传的海量繁杂数据进行规整,提炼规律,换得价值。
“这些技术员将合力打造出大数据地理信息系统,我们也将形成DaaS(Data as a Service,数据即服务)架构服务。”闵敢总结道,“接下来,我们会利用大数据推算用户可能将行驶的路段,为他们推送精确的播报信息。”在产品即将进入市场之际,为迎接大数据的涌入,闵敢已经做好了备战准备,从服务能力的角度切入,让服务具备充足的数据处理源动力。
技术员看市场:后装空间更敞亮
车联网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市场,无论是对国外公司还是对国内公司,这里面的市场增量其实是有限的,正如闵敢所言,凯迪拉克的车联网服务凭借其奢华的底气固然引领着车联网的潮流,但囿于其高端定位的方向,其国内用户规模还是十分有限。
“对和车厂品牌紧密融合的前装车联网品牌,在国内知名的最高也只有几十万的用户群体,国内自主车品牌荣威的车联网合作开发商上海博泰也刚刚为他们的主顾积累了12万用户,再往后排名的厂商,用户数就更少了。”所以闵敢确定,这样的市场分布对于语镜而言,是一个机会,但凡能把一个地区的面包车群体做全就已经不得了;另外,语镜首先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相较于传统车厂,他们在车联网的后装领域中,技术与运营的标准把控会更加自由、灵活。“如果将这些数据放眼于互联网行业,几十万的用户规模并不算高,所以第一阶段我们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先定下万级的市场目标。”
闵敢表示,当第一批语镜终端量产后,会谨慎地将终端推向市场,通过第一批市场的试点和运营,可以发现并改善技术方面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将产品推广到下一批更大的市场中去。
在和车厂的合作中,语镜团队正在和奇瑞车厂进行沟通,而且进展顺利。厂方人员对于语镜终端的免费模式表示了认可,对语镜团队而言,和车厂间的合作不必担心前装所涉及的各种认证,因为车厂对于前装质量的要求极为严苛,这和互联网产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的方式相悖,而和车厂在后装领域的合作则相对宽松。
另一方面,语镜也将从全国各地方的车友会入手,发展产品的口碑。闵敢表示:“这是一群更易接受新生事物的人,他们善于接受新的技术,并且热衷于分享,所以这将是语镜终端首先聚焦的直接用户群体。”
所以在现阶段,语镜的市场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相关的企业伙伴助力产品的推广;二是与国内品牌汽车在后装领域的合作;三是依托国内车友会的车迷支持。当技术和市场都已明晰,话题最后还是要回到商业模式上,技术出身的闵敢的回答一言以蔽之:“我们将走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的路线。”随着“道客快分享”及其终端用户总量的增长,一些商业模式终究会显现。
闵敢拿车联网保险业务举例,当下,基于司机用户行为的车联网保险业务始终没能在国内几大保险公司中推出相关服务,主要原因正是在于这些保险公司没有掌握充足的用户行车数据。所以,语镜的破发点就在于当积累到足够的用户群和有价值的数据之时,可以为保险业等诸多领域提供新业务的支撑。
数据是未来
语镜团队接下来的任务并不轻松,高昂的软硬件研发成本和不断增长的人员成本给了团队很有限的时间。闵敢说:“1000万元的投资可以支撑我们一年的时间,这难免会感觉到压力。”所以,在创业的近两年时间里,他仍然将大部分精力专注于车联网整体架构与服务的研发,攻克一个个技术门槛。
而谈及未来,闵敢充满了希望。他觉得自己正在做的一件主要的事情就是让所有的人都可以体验到车联网的价值,对此,他将带领技术团队继续在大数据领域进行探索和研究,把藏在海量行车数据里的要素挖掘出来,为国内的车联网更多应用服务奠定数据基础。今后,语镜也会走向数据开放,让更多的企业一同参与建设和开发车联网服务。闵敢坚信,只有这样,从草根起家的车联网才能会扎下根来,并且越活越好。(文丨陈启临)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