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的2013年互联网趋势报告中称,智能可穿戴设备正作为一类重大科技变革而兴起,将像上世纪80年代的PC和目前的移动计算及平板电脑一样推动创新。创新工场李开复也说,随着移动互联网与生活联系更紧密,未来可穿戴互联网时代大有可为。
可穿戴设备
然而,时下的可穿戴细分领域普遍存在产业链各环节脱节、未能形成闭环的问题。还没有“巨鳄”来整合产业链,而那些“小鱼小虾”又无力整合。
生态链成长困局:产品难以批量化落地
8月中旬举办的2013年中国互联网大会上,当被问及对可穿戴行业的看法时,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称:“不看好谷歌眼镜等可穿戴设备。”他解释,可穿戴设备行业的掘金是个复杂且系统性的问题,需要整条产业链配合操作,但目前产业链还未成熟,因此大规模商用化仍需时日。
事实也验证了雷军的话,可穿戴设备行业仍是一个探索中的行业,市场需要培育期。体验和猎奇者居多,但实际购买欲望不大。这些因素里包括安全、技术、渠道等因素。整个市场呈现“概念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状态。
在这个尚待成熟的领域,产业链脱节是普遍现象。作为一家创业公司,本身并无相应财力、技术实力和品牌号召力来单独构建生态链。无力整合产业链,导致相关产品难以批量化生产。产品商用上遭遇困境,必然影响技术的进一步投入。
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如果生态链迟迟构建不起来,意味着产品的竞争门槛极低,容易在行业竞争中被淘汰或淹没。
可穿戴市场潜力:一张待素描的白纸
经济学上有个经典案例:两位推销员登上一个小岛,进行有关鞋子的市场调研。调查完毕后,A推销员向自己的公司发了一封电报:“这个岛上的人都不穿鞋子,我明天将搭早上第一班飞机回去。”B推销员也向公司发了一封电报:“太好了!这里还没有一个人穿鞋子,这是个最具潜力的新市场,我将长住此岛上。”
时下的可穿戴设备市场,正与这个“小岛和鞋子”的故事类似,有人因此觉得市场潜力巨大,有人则认为这个市场被高估。
可穿戴设备市场产业链主要包括硬件、行业应用、社交平台、运营服务、大数据、云计算等环节。不同的创业公司从不同的切入口进驻掘金。
HIS发布的一份可穿戴设备市场的调研报告指出,目前可穿戴设备对应的行业应用主要包括:工业、健身和运动、娱乐、医疗和健康,其中健身和运动、医疗和健康两个细分领域的可穿戴商用前景被看好。
CreditSuisse的一份报告佐证式地指出,时下可穿戴领域已催生了30亿~50亿美元的商机,而在未来2~3年,该数据可能飚涨至300亿~500亿美元。其中仅健康和健身领域的可穿戴市场商机就可能达到20亿~30亿美元。
风投人士:看好“硬件+软件+数据服务”模式
8月23日,在深圳召开的2013中国投资年会上,同创伟业董事总经理童子平表示,“可穿戴设备能够形成一个足够长的产业链,如眼镜、手表、手环,光里面的硬件产业链就非常大,都能够产生巨头公司。这些可穿戴设备,无论是蓝牙或者别的互联网技术连到手机,就把物联网也连到一起……是投资人非常看好的。”风投人士:看好“硬件+软件+数据服务”模式。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