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跟随纪念引滦入津通水30年专题采访团来到尔王庄水库。尔王庄水库常年承担向天津市区、滨海新区及大中型企业的供水任务。为保障供水安全,水库利用本市开发的水质预警监测系统,通过GPS卫星定位技术,对水库蓝藻生长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生水质超标可及时处理。
保障水源,监测蓝藻生长是关键一环。监测首先要准确定位蓝藻繁殖的具体位置,以往只能靠打捞人员划船“肉眼搜索”,费时费力,如今采用卫星定位技术,工作人员只需坐镇后台指挥中心,整个水库重点水域便能“无死角”即时显示在电脑屏幕上,任凭蓝藻东躲西藏,也能很快被“揪”出来。在尔王庄水库南岸,记者看到了一个浮在水面上的球状浮标。“这就是蓝藻智能感知监测点,上面安置了传感芯片和摄像头,整个水库共13个。”水库工程师孙少江向记者介绍,水中的蓝藻密度受到严格监控,浮标下的传感探头探测到水中的蓝藻密度等指标一旦超标,系统将自动报警。
在管理处办公大楼,记者看到了这套预警系统。管理处副处长谷守刚向记者展示了蓝藻智能监测点各种数据的汇总情况,“这是你刚才看到的5号监测点的瞬时值数据。”记者看到,水的PH值、水温等6项水质数据全部显示在服务器上,从监测到数据传输仅用时50秒。“以往数据分析都是人工取水送进实验室化验,至少一天才能出结果,现在通过‘感测’,一分钟就搞定了。”谷守刚说。
“感知监测点是我们的千里眼和顺风耳,通过无线传输方式24小时在线监测水的各项变化。”谷守刚说,当水中传感器感知到蓝藻暴发指数超过60%时,工作人员就会接到系统报警并第一时间赶到相应水域,对含藻水体进行扰动,减少蓝藻聚集和水体中藻细胞含量,确保水库水质安全。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