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Foursquare的签到模式,成为国内LBS服务的主力军,嘀咕、玩转四方、街旁、盛大切客等同质化的产品多达几十款。
不过,签到服务的价值却备受质疑。尽管Foursquare在美国已经诞生4年时间,调研公司Forrester去年12月的报告却显示,只有4%的美国成年人使用LBS应用,多数用户甚至不知道签到服务的存在。
随着LBS应用的普及和发展,简单的签到模式已无法满足用户和商家的需求,到了2011年底,国内提供LBS服务的企业从最多时50家已降至仅剩15家。有人开始质疑LBS的生命力,在签到服务的热潮逐渐降温之后,LBS又能够做些什么?大公司和创业公司又该如何寻找自己的位置?
对于LBS开发者,新浪副总裁、新浪无线总经理王高飞给出的建议是,LBS开发者应该多考虑打破移动互联网的壁垒,多与传统行业竞争。如果LBS本身可以覆盖到尽量多的用户,那么在LBS产业里可以产生很多传统行业杀手,很多传统行业看起来不起眼,比如二手交易,但这项业务仅在北京就有几十亿的规模。
对于LBS服务的价值,百度移动云事业部总经理李明远认为,LBS对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效应正在显现。
“十年前买一台电脑常常需要装十几种软件,但是现在没有什么可装的,因为所有的功能都可以通过浏览器完成。”李明远认为,地图之于手机正像是浏览器之于电脑,“地图将成为每一部手机最重要功能”。
互联网竞争到今天,始终就是一个入口的竞争,之前浏览器成为Web互联网最重要的入口,而今天LBS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那么在未来,谁控制这个入口,谁就掌握话语权。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2Q2中国手机LBS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LBS个人市场规模将达到36.78亿,同比增加135%,预计2013年整体个人市场规模将达到70.3亿。在营销领域,LBS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更需要有合适的应用模式。
新浪无线LBS平台产品总监苗林认为,经过过去几年的大浪淘沙,以行业为向导结合LBS的应用逐渐显现出来。例如搜索周边的餐馆、优惠信息、电影院等。
苗林以出租车行业举例说:“我可以摇一下手机,分享我的位置,出租车司机知道我的位置开车过来,这就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服务。”又或者当你走在大街上忽然想要买一张电影票,就可通过手机发出需求,对方接收到你的要求,就会根据你的定位给予服务。
苗林预测,LBS会和更多的行业应用结合,不仅是简单签到,而是结合更深度的业务。在不久的将来,移动终端上的各种应用都会与LBS服务结合,由手机带来的移动互联网的客户端应用,将成为LBS营销重镇。(张楠)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