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地图事业部总经理孔祥来可以说是互联网地图领域的老兵了。1999年,孔祥来从中科院出来,加入搜狗地图的前身图行天下,从一个开发地图产品的程序员成长为一个用户量排名前五的地图产品的引领者,13年的从业经历和丰富的用户体验研究足以让他对互联网地图产品有深刻的理解。尽管如此,面对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带给地图产品的机遇和挑战,孔祥来表示搜狗地图仍然在探索中前行。
专注“出行”做产品细分
就整个市场而言,移动端的地图产品目前基本处于跑马圈地阶段。不同于PC互联网地图服务的同质化竞争,移动地图服务拥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各家地图服务商移动端地图产品的选择的切入点大为不同,有以百度LBS事业部为代表的做平台化的,也有想把地图做成流量入口的,一切都处于探索阶段。
同很多在PC端成功的产品一样,搜狗地图在移动化的初期也走过一段弯路。
搜狗地图从2010年进入移动互联网,最初在移动端也只有搜狗地图一款产品,覆盖IOS和Android两个平台。就像在PC端一样,移动端的搜狗地图最初也是做加法,产品团队试图不断给产品添加新的功能,让它变得越来越强壮,靠一款产品打天下。“但是做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发现好像不对”孔祥来回忆称,“移动端支持不了太重的产品,我们决定调整思路,把移动端的产品做得尽可能轻。”
今年上半年,搜狗地图调整了移动互联网战略,最终确定了以服务“出行”为切入移动互联网的多元化产品战略。
对于为什么选择以“出行”作为专注的切入点, 孔祥来认为,一方面这是搜狗地图的差异化定位;另一方面,就地图本身而言,“出行”跟地图的关联最具天然性,用户要解决出行问题,最自然的会想到地图应用,这种自然性就省去了产品教育用户的成本。
“我们相对比较保守,搜狗觉得对于地图最看得清的就是出行的概念。所以我们在今年下半年就围绕出行做了很多的产品细分”孔祥来说。
近期,搜狗地图发布了两款移动端应用,搜狗路况导航和搜狗公交,围绕出行需求做了进一步的更能细分。在孔祥来看来,导航和公交面对两类用户群,重叠度很小,分离开后能针对不同用户做更加深入的需求挖掘。
据孔祥来介绍,目前搜狗路况导航APP为IOS版,搜狗公交APP为Android版,预计明年一季度两款产品都将实现IOS和Android双平台覆盖。搜狗路况导航将传统的路线导航升级为智能的路况导航,能帮助用户避开拥堵路线,产品改善了交互问题,并提供“傻瓜式”便捷操作。
此外,除了推出搜狗地图、搜狗路况导航和搜狗公交三款核心移动产品外,孔祥来表示,搜狗地图还会在搜狗内部做开放,即给搜狗的其他产品团队提供地图SDK和一些技术支持,未来搜狗内部很多产品都会形成联合的局面。类似搜狗“碰头”的形式,“碰头”是搜狗近期推出的一款基于位置的社交应用,由独立团队运营,搜狗地图给与支持。
泛“出行”概念
目前搜狗地图APP下载量达3000万,对于“出行”,孔祥来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一般人提到出行就等同于导航的概念,但是这只是出行其中的一个环节。搜狗地图把出行的概念做了一定意义上的泛化,从时间上分成出行前、出行中和出行后。
对于移动地图对PC地图的冲击,孔祥来表示目前搜狗地图重心已经向移动端倾斜,搜狗地图PC端要做得是把用户出行的前中后串联起来,做云端存储,实现手机端同步。
孔祥来介绍称今年十一期间搜狗地图手机端的用户活跃度已经完全超过PC端。除了出行中的导航外,用户已经越来越接受在手机上做出行前的规划。
此外,孔祥来表示,目前搜狗地图产品在移动领域正在努力的方向有两个,一是改变传统的导航产品,另一点就是摆脱纯工具化产品的属性,在产品上有一些创新的想法和突破,使用户产生更大的黏性和更高的用户忠诚度。
对于搜狗地图的商业化和盈利模式,孔祥来则认为以目前整体行业现状和搜狗地图的用户量来看,考虑盈利还没有意义。“现阶段我们要做的是获取用户,等到搜狗地图用户量扩大一个量级,达到3个亿的时候,商业模式就是水到渠成的了”孔祥来说。而据易观国际数据显示,Q3中国手机地图整体用户数刚刚突破3亿,搜狗地图以9.2%的市场份额居第五位。(宁萌)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