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5日比特网报道,由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中国电子学会和北京市软件协会指导,天极传媒集团主办,比特网、比特CIO俱乐部和IT专家网承办的第四届中国CIO年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本届中国CIO年会是一场“云”的盛宴!以云计算应用为着眼点,引来着众多知名CIO、行业信息化专家和相关云计算厂商的广泛关注。
![泰伯网](http://www.3snews.net/uploadfile/2012/1128/20121128070100152.jpg)
在第四届中国CIO年会上,洗脑风暴式的圆桌沙龙,“峰云会:新技术融合发展下的商业价值”推动CIO年会大到达高潮。
下面是峰云会:新技术融合发展下的商业价值现场实录:
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本场峰云会的主持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经济技术研究所主任陈宝国博士,有请。另外再让我们请上参与风云会的嘉宾,他们是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事业部总经理王胜航先生;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信息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吴正宏先生,用友集团CTO薛峰先生,VMware大中华区技术总监张振伦先生;京博控股集团信息技术部总经理姜波先生;北京石油机械厂副厂长邹连阳先生;国家图书馆中央控制室主任于洪波波先生,有请各位。
下面把时间交给陈博士。
陈宝国:谢谢主持人。我看到大家都在等着我的出现,其实我来的时候也见了好几位先生,说一直等着听我的主持,刚才我看了看听我主持的人也走了,门关上,不让进来了。
现在是本论坛,应该是最乐、也最轻松同时也最火爆的时刻到来了,刚才吴总给我们做了一个非常深厚的报告,我记住一句话,以后铁路联网建成之后,人在家中坐,货到你家门,漫步云端最热的话题就是互联网云计算,雾里看花物联网,云端漫步云计算,大家有点云忽忽的感觉。通过本次高峰论坛,聚焦比特的风云会,因为时间关系,我们请到了七位嘉宾,刚才主持人做了一个精彩介绍。首先请每位嘉宾用一句话说说云的优势在哪里
王胜航:云是技术和商业的结合,现在风起云涌,很多企业通过它扩展市场,获得市场利润。
薛峰:我们觉得它可以解决过去很多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所以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张振伦:互联网时代内容为王,云计算时代是应用为王,互联网是媒体,以内容为王。
姜波:对我们企业来讲,互联网我们可以应用更快捷,我们对云很感兴趣。
于洪波:云是现在IT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概括来说能够融合原来的系统,还能够架构新的系统,这也是在IT业发展有前景的一个事物。
邹连阳:云最重要的优势让我们忘掉其他不需要想的事情,只要去做你自己该做的事情,可以走遍全世界去做你应该做的事。
陈宝国:大家听清他们说什么了吗?这个云一个新的概念开始有几个阶段,第一个要做标准,做完标准干吗?要产品推动,那么产品推动之后,要设置壁垒,做规模化的应用,那么到现在,从全球角度来讲,云在中国是最热的,我们都成了火烧云了,全国的云都多了,到底真正的云到什么程度了?我们见到云了吗?刚才邹厂长说为企业见到了实在的实惠,见到云了吗?
邹连阳:作为企业搞信息化的一个主管,当说到云概念的时候我们很高兴,后来业界里面说云要落地,但是真落地的时候我们就麻烦了,白云落地之后就是一团雾,在这个雾里面什么也看不见,所以我想云还是应该回到他去的地方。云是要下雨的,制造业和云的供应商应该共同给云增加内容,让云走到你头顶的时候,真正飘出云来滋润你,这是最重要的。
陈宝国:那得准备好伞,弄成湿身也不容易了。对中国忽悠最大的是谁?是IBM?
王胜航:应该说我们是领先者。
陈宝国:IBM弄一个智慧地球,地球都智慧了,IBM把中国的智慧地球忽悠出来之后,IBM在云里面的概念阶段、标准阶段、产品阶段以及规划应用阶段,现在到底IBM在云领域里边做了什么样的准备,并且下一步还准备干什么?
王胜航:很多人很困惑,云大家是什么?云里雾里云计算。云,第一个是已经兴起,第二个在中国已经落地,为什么有很多困惑?原因很简单。开始云计算的时候目标要明确,一种是私有云,节省开支,更灵活,二种公有云,怎么让产业链拓展更宽,跟合作伙伴有多赢生态系统,比如iphoe4建立一个生态系统,这些市场细分做得更好,网上下载要付费,这是标准的商业模式。所以您的企业到底想做私有云节省开支,更灵活,还是想成为服务商,形成一种产业链,要有明确的目标就不会困惑,因为方向性很准。
IBM在中国有一个特点,我们不是人云亦云,云计算对于所有的用户来讲,我们要做的不是去买一个产品,我们要买的是一个解决方案,而且是要适应于您这个行业,有您这个行业的特色。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帮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制造厂商做了一个解决方案,我们可以把它的产品研发周期缩短40%,整个开发成本节省20%以上,把EDA的建立融合进去,这是我们要做的。我们帮助银行,把新的产品上线,以前传统做的是快法测试中心4个月,现在只需要几天的时间。
我们从来不主张说抛弃现在所有的IT投资,这是浪费,而是要看准目标,找一个合适的引进路线,怎么从现在找到未来云的目标,怎么走最合适,这是最重要的。从一个传统企业来讲,先做标准化、虚拟化、动态的架构,面向服务,然后自动部署,加上商业模式等等,肯定处于这个环节的某一点,一步步往上走这是最好的,这是我们的一个主张,完全站在客户的角度去看云计算。
那作为未来来讲,我们在上地有一个研发中心是五千人,我们是从端到中间的品牌,到整个的全过程都在研究。
陈宝国:谢谢。IBM不是强迫企业来的,也不是为了赚钱来的,他是为了技术的方向,为了使我们的资源应用更合理。IBM说他为用户带来了新的体验,并且使得IT的投资将来将会减少,他帮助谁谁谁把效率提高了,SAP是不是也做这个,用友是不是也做这个,有多大的区别,我也说不清楚,那么谁能说清楚呢?今天特别有幸请来石化集团信息中心的吴总,中国石化集团的信息化在央企评测的时候也位居前列,工作的角度和使用客户的角度,有这个云和没有这个云,有云了,你倒是晕了?还是晕了,还是晕了呢?大家是不是想听听这个话?
吴正宏:咱们搞IT搞了这么多年,开过很多次会议,大家从一开始做的时候,我记得80年代开始炒数据库,炒电子商务等等,用了很多年。当我们看到这些概念的时候,你自己的信息化做的很扎实,你就不会很晕,如果做的不好,在这个问题上就会很晕。打算给企业,给用户提供一个好的解决方案,但是这个解决方案是不是适合你呢?要让你自己跟他去商量。说清你自己的衡量,看他能不能提供一个最适合你的方案,如果你对自己的情况不清楚,说不清自己的情况,拿到这个解决方案就不见得适合你。
所以我们首先要去了解它,然后逐渐去掌握它,理解它,比如要做系统整合,要做应用整合,你自己有能力去掌握它,控制它的时候,这时候你和厂商合作,最终会有一个好的效果。但是完全靠自己做这是不太可能的,因为我们毕竟不是专门干这个的,IT不是我们的专长,专长是谁呢?是IT的这些厂商,他们为我们提供这种服务。在提供这种服务的时候,双方结果是两边能力的乘积,如果两头都是100分,那乘出来就是10000分,如果有一个是0分,那我们俩合作的结果是0,所以我解的在应用领域就要看你自己前面的工作做得扎实不扎实,如果前面工作扎实的话,你就不会晕,如果工作不扎实到最后肯定会晕。
陈宝国:IBM的王总刚才说中国的云要落地了,并且做了一大段的广告宣传,这个广告宣传我好像听到了这种模式,是谁呢?就是用友,用友也是这么宣传的,他为企业带来了什么什么。在云时代里面,用友还是用云呢?我想请薛峰给我们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路。
薛峰:我们觉得无论是云计算,还是商业本身,它的本质是说能不能给客户带来价值,能不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我们的铁路信息专家也在谈,说他的机房有利用到80%-90%的,也有1%的,这是讲IT资源应用率的提升。对于广大企业来讲,IT投入并不是它最大的投入,比如它的设备,对成本不会有什么本质的改变。我们看到的是,伴随企业一些突破性的帮助,比如企业应用来讲,过去我们觉得能够用到企业应用系统的多数是坐在办公室的,所以很多企业应用是叫办公室应用,有OA的,有财务的,有库存的,都是坐在屋子里的应用。但是企业有大量的人员并不是坐在屋子里的,比如企业的销售人员,他基本上不会在办公室,他是不停的拜访客户,做很多的工作。
那很多人是无法应用到企业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也不能给他们的工作带来太大的帮助,今天的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整合,这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大家看到很多移动的终端,ipad、智能手机都非常好用,把大量的数据都部署到云端,通过移动的终端设备跟云端很好的整合,我们就可以让这些销售人员用到很好的系统,支持他们来提升业绩,也包括到各个现场做服务,都可以分享到云计算带给他们的帮助,所以我们觉得这确实给企业带来非常大的帮助。
陈宝国:提到云计算,最想要莫过于VMware公司,VMware公司到底是跟什么的?我们请VMware的张总,简单把VMware在云里面的业务,以及什么叫做虚拟化的业务,跟大家做一个非常简短的沟通。
张振伦:很多技术爱好者,都知道BMI公司,最早是做服务器虚拟化,但是07年这个概念就错了,07年我们是做数据中心虚拟化,从08年开始我们说这个概念又错了,我们开始做什么呢?我们开始做整个数据中心如何走向云计算,是做整个云计算方案的供应商。
说到云计算,很多人说云计算这个概念是炒作,是一个噱头。我前几天去参加一个探讨的时候,也做过一个思考,大家云计算我们要想来理清它,我们真的要学一点禅宗的顿悟。我们要想明白云计算从哪儿来,它给我们今天到底有什么样的关联,我们就会顿悟了。它从哪儿来?云计算基本上是来自于互联网,最早我们看到云计算的楷模,无论是谷歌,无论是亚马逊,这些公司基本上都是互联网,你今天去找这些互联网公司,他们会说我们云机损绝对不是忽悠,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年。但是今天我们要把云计算从互联网拿过来应用到我们今天的数据中心,很多人就觉得是忽悠了,这是一个市场名词。
但是实际上,我们今天说的在企业里面搞云计算,在数据中心变成云计算,这中间是一个什么过程呢?很多人告诉你是要建私有云,私有云对不对?确实对。但实际上这是业界用的一个,我们文档里对常用的方法就是查找替换,换掉一个词,前几年有一个词叫neec,下一代数据中心大家是不是似曾相识?随着下一代数据中心的思路往前走,我们要加上一些数据服务,怎么把IT变成服务的过程去走,你就不再会云里雾里,你可能就开始去顿悟。我们今天开始往前走的过程当中,我们到底应该从哪儿起步?我们大家怎么样走到云计算?走上云计算是一个渐修的过程,不要指望一天变成或者一年变成,可能是先走私有云,最后公有云,这样一步步来走。
陈宝国:前三位嘉宾说得还清醒一点,刚才张总一说大家又觉得晕了,是不是这个感觉。张总跟大家建议,如果了解云的话,你得先顿悟。看看姜波顿悟了没有,看看他怎么样来评价云?
姜波:我们在企业里面,一个就是我们如何能够部署更快捷,我的应用能不能更丰富,应用操作性是不是更便捷,这对企业来说是要考虑的问题。现在要加一个虚拟化,为什么要加虚拟化呢?它有一个计算能力,应用性能能够机动的灵活起来,更好的去做相应的支持。我们可以通过虚拟化,可以建自己的虚拟中心,建设自己的计算能力,为企业提供应用,通过这个应用可以满足虚拟化的运行。
但是如果是公共资源,都是通过企业来进行建设的话,那这一块对于企业来说它的成本会很高,不可能为了应用电,自己就去建一个电厂,我想其他一些应用,我们的应用并不是很多,我们的思路可以进行梳理,哪些是企业的核心能力,这样的能力部署到自己的企业里面,私有云的重点应用,对于我们企业目前迫切需要的和我们想要实现的应用,来构建我们自己的私有云,在内部应用会更快捷一些,真正让每一个企业内部的客户,面向市场的客户,能够更快捷应用系统,也确实是在云端应用。信息中心也面临一个搭建云的过程,就是在服务端这一块,我们希望能够提供理论支持,两边都快捷。这是我们目前的考虑。
陈宝国:谢谢姜波。姜波从企业用户的角度去阐释了一下云带来的一些益处,以及他们对云的一些理解。我想我们在座的很多嘉宾对云也有很多的理解或者困惑,或者见解,我希望我们在座的嘉宾如果有问题,或者有一些高见的话,可以主动的、积极的和我们进行互动,也可以向我们在场的每一位嘉宾,当然包括我主持人了,都可以提问,同时也可以自己站起来说一下自己的见解。现场有没有嘉宾对我们问问题的?
提问1:这两年云炒得很激烈,但是云有一个问题,云牵扯到三个概念,一个是数据计算,还有数据传输,数据存储。现在云的概念往往都停留在计算层面,存储这一部分不解决,还有物联网,有定位,移动跟踪,还有数据输出,如果不从存储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像互联网把甲的东西变成乙的了,那是不是互联网就乱了?现在咱们国家面临一个大的问题,所有的数据系统都是外国的,所有的装备都是外国的,那不从这个最根本问题上解决数据存储问题,那么云将来带来的后果危害性会非常大,有了还不如没有,在这一块来讲,存储问题不知道是怎么解决的,有没有更好的方案。存储这一块是最根本性的,而且无论是云计算也好,互联网也好,很多层面的专家对这个都是很少提及的。
陈宝国:谢谢。这位嘉宾谈到了存储问题,其实是云计算里面共同关注的云安全的问题。那么对于云安全问题,我记得IBM出过一整套的解决方案,有一个介绍,这个事情还得请王总给我们做一个简单交流。
王胜航:我相信您最关心的就是数据安全问题,刚才您也提到比如像我们公司作为外国厂商。我们公司会跟本地的运营商合作,数据全部是存在他的存储空间里面,不是在IBM里,运维管理的安全性都在运营商那里。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技术云不是问题,我们在全球投了很多钱,有一个数据终端来控制,它的好处就是,任何一个企业,比如某个企业从美国去日本,在美国购买服务进行全球的拓展,可以利用最新的数据中心,现在用的技术都是很先进的,这些数据不是存在我们公司,而是存在我们的合作运营商里。
陈宝国:谢谢王总。王总回答的这个问题也不是特别的确切,他解决方案是这么解决的,但是云计算里面确实安全问题非常、非常的令人关注,包括利用云计算去破解密码的问题以及云计算客户与客户之间的信息转移问题,确实云计算安全还没有完成解决,云计算的问题确实是影响云计算推广的一个核心问题,我想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也无能把它完成解决。
我们这里有一个问题,云计算发展中国的近况优势在哪儿?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一位,国家图书馆中控室的主任于洪波主任,第一次进国家图书馆,就像第一次进云里一样,你都不知道哪儿是哪儿,我们也想听听于总在国家图书馆里面怎么去应用云,以及未来怎么想去应用云的一些想法。
于洪波:IT发展到现在等于是走入一个必然,我们当时IT首先进入国家图书馆的一个行业是在87年,它是一个自动监控系,跟所有的国内厂商所面临的情况都不一样,我们的探测器如果安装的话,那就是两根线或者N+1来解决这个问题,对国家图书馆的声望有很大提高,全国都来看。这个系统经过逐渐的发展,经过几代的一个扩展,最后监控的方式已经被广泛的采纳,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设备这么一个关键环节,这个环节解决起来很困难,大家知道现在计算机的发展,它在速度上,在时序上是不允许的,所以这样就面临着一个慢机使劲跑,快机使劲等这么一个情况,我们可以定期的把这个系统去掉,用新系统来提调,但是这个差距总是有的,这属于旧的系统,它可以通过云的手段,云的服务,把它给糅合在一起,如果再上新的系统,因为现在已经面临着上新的系统,旧的系统肯定不会马上退出历史舞台,新的系统速度也很快,这样可以利用云的环节来架构新的系统,这是图书馆软件和适时监控系统运营的比较重要的环节。
另外图书馆的环节也比较多,它的运营范围比较大,它索要的数据量也比较大,它的重要性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利用这个云的手段,可以优先处理几种数据,给它一个排序,现在有一个云服务器的东西,这个可能是我们以后面临的方向,就是说我们可以把新旧系统,新老系统重新融合起来,这样对我们以后的事业发展会比较有利的。我的话就到这儿。
陈宝国:谢谢于总。石油行业的制造业,一直是云提供商瞄准的领域,对于制造业,云它的应用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邹厂长有什么样的考虑?
邹连阳:这个题目有点大。是这样的,作为制造业我很钦佩比特网的眼光,云本来是云行业IT精英们的话题,但是我本人也非常喜欢这个话题,因为云给我们带来很多新的理念,我不是搞云的,但是我知道云的技术,云的应用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对我来说更重要的影响就是云的理念,在座各位很多都是搞信息化的,不管搞的时间长还是时间短,长有长的困惑,短有短的苦恼,信息化下一步怎么走,怎么整合,怎么规划,怎么进门,怎么出去,确实是很痛苦的一件事。信息化在很多企业是不是山穷水尽疑无路了,如果这样说的话,我感觉云的技术,云理念,我希望会给我们带来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这个云的话题,确实应该是给所有的IT供应商带来市场,给制造业带来发展的机会,也给制造企业的CIO们带来机会。
陈宝国:邹厂长把制造业、云领域描绘的非常好,同时我们在场几位云提供服务商的嘉宾们眼睛泛蓝。云技术发展中国近况的优势在哪里?我感觉中国云的发展近况可以用两过两不够来回答。第一个过热但不够时,第二个过多而不够精。经济发达的政府没有不做云工程的,大家能不能提供一个发达地区没有做云的?有没有?没有。都做云了。有没有把云做的特别精的?也没有。说它忽悠,我觉得一点都不过分。
中国发展云的优势在哪里?中国发展云的优势和我们的社会体制相关联,我们可以有政府的力量去发展,一推而就,同时有基于半政府的央企作为牵头,那这其实就是的优势,我们把它总结为花大力量,集中精力半大事。现场嘉宾有没有提问题的?
提问2:我想问一下于洪波老师,能不能介绍一下云计算在国家图书馆的具体应用,作为我们一般的用户,我们能享受到什么样的服务?第二个问题是,通过您刚才的讲解,我知道云计算在国家图书馆是有一定应用的,我想问一下有没有全国范围的推广计划,以及它的层次控制,比如说是不是会应用到省馆、市馆或者下面的县馆?谢谢。
于洪波:云计算,现在国家图书馆还没有完全展开,我一直在跟随云计算的一些东西,包括内容,还有一些内涵。我可以简单说一下,你刚才第一个问题,作为读者来说能有什么便捷的?作为读者来说,云计算要融合到传送系统,这就是在架构以后,传送系统可以很快的来完成传送的工作。另外安保系统方面,因为现在安保系统上的比较多,在安保系统方面有一些其他的突发事件,比如说人员撤离,还有地震疏散、火灾,这个情况可能会给读者有一个比较大的考虑,就是说怎么来疏散。如果这些多东西以后怎么来进行查找?这用视频系统可以解决的,这些系统都是独立的,这些系统如果没有云计算给融合起来,那确实很麻烦,通过云计算把这个问题解决,会提供一个比较好的服务。这是一个情况。
你说的第二个问题是不是能到县馆发展,这是信息网络部做的事情,据我了解信息网络部解决的问题,不但是县馆,可能是连西部的一些很贫困的县都准备建数字图书馆,来解决这些问题,这个问题不是大问题,通过数字图书馆来看画面这是可以做到的。
陈宝国:我刚才又接到一个纸条,是问VMware的张总。
张振伦:这个问题是说一个十万台服务器购置的IDC,使用我们的虚拟化大家需要多少钱,是否会成为建云的障碍?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问你一个问题,买十万个鸡蛋需要多少钱,可能你都答不上来,这个钱我真的答不上来,因为这会涉及到很多的因素,不是说简单的用这个去看它的结论,如果你真的有这样的需求,我们可以坐下来和你一起探讨。这个会不会成为建云的障碍?实际上这个障碍是来自于大家的一些误解,比方说对安全的担忧,或者对公有云会涉及到业务模式等等一些问题的探讨,就像刚才主持人讲的,实际上这些问题在中国可能都不是问题,反而能成为我们的优势。大家不要去担心这些问题,只要想清楚自己的定位,从云中获得哪些优势,一步步往前走,应该会走的很好,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要疑惑,千万不要想一天到达目的地,要从点出发,逐渐到面,将是一个最佳实践。谢谢。
陈宝国:张总给你回答了,你提了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如果要解决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那么下来咱们共同探讨这个问题。关于云的问题,我们请现场的一位嘉宾王海晶谈一谈,为什么组织这个活动。
王海晶:我们活动的主题是漫步云端智享应用,大家看到我们承办单位是比特的CIO俱乐部,在即将过去的2011比特CIO俱乐部,一共举办了将近20场大小型沙龙探讨活动,这些活动都是针对不同行业,我们在这个活动当中我们了解了很多的问题,就是刚才大家提到的关于云在目前中国的一些问题,还有企业提供云的服务商,他们怎么去落地,在这个行业中怎么去应用,包括安全问题等等这些方面。我们通过这一年做的功课,我们举办了今天这样一个盛会,大概是这样一个过程。
陈宝国:谢谢王总,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云的交流平台。由于时间关系,一会儿还有抽奖环节,我们请每一位嘉宾用简短的话来表述一下你对云未来的展望。
王胜航:云已经落地,而且会越来越贴近你的生活。
吴正宏:前景是非常美好的,但是道路是很曲折的。
薛峰:风光无限。
张振伦:云计算不是百米跑,而是一场马拉松,大家要调整好自己的节奏。
姜波:今天咱们谈了云,明天我们应用云,这没有什么疑惑。
于洪波:以后的云就是生活。
邹连阳:我想云一定会飘到我头上,我一定要站在最美云的上面。
陈宝国:云计算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越来越引起全球的关注,那么中国也成为云的热区,今天通过我们的风云会虽然不能回答大家所有的问题,也不能给大家指明明确的未来方向,但是能够通过我们的风云会,一窥到未来云的发展,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丝的启迪,这就是我们风云会的目的,我们非常高兴每位嘉宾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谢谢大家,风云会到此结束,期待我们再一次的相逢,谢谢。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