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局近日透露,我国海域无人机遥感监测试点工作已经步入收尾阶段。下一步,该局计划在全国11个沿海省(区、市)各建设一个无人机基地,每个基地至少配备一架无人机,负责监测省内管辖的海域,届时我国沿海各地海域将实施无人机遥感监测。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沿海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沿海地区用海需求日益增多,许多重点海域和重点项目需要进行多频次、高精度监视监测。目前我国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的主要手段是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现场监视监测和远程视频监控。这几种监测手段在应用中存在一些不足。如:卫星遥感监测受制于天气和拍摄周期等因素,在一些区域长年也无法获取一次质量较高的影像;航空遥感监测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延时性;地面监视监测存在野外工作量大、人力成本高等问题;远程视频监控则存在拍摄范围较小、视频精度不高等问题。
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司司长于青松表示,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型遥感监测平台,飞行操作智能化程度高,可按预定航线自主飞行、摄像,实时提供遥感监测数据和低空视频监控,具有机动性强、便捷、成本低等特点,其所获取的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在海域动态监管、海洋环境监测、资源保护等工作中用途广泛。开展海域无人机遥感监视监测试点,使无人机遥感监视监测技术与现有海域监视监测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国家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提高了对重点海域和重点项目的动态监管水平,增强了海域综合管控能力。
据悉,开展无人机遥感监视监测试点是2012年全国海域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试点,海域无人机遥感监测工作进展顺利,已基本完成了国家海洋局设定的主要任务。目前已建立了一支业务熟练的无人机遥感监视监测技术团队。
2011年12月27日,由科技部高新司和国家遥感中心共同组织的重点行业无人机遥感应用科技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科技部高新司杨咸武副司长和国家遥感中心廖小罕主任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国家遥感中心李加洪总工程师主持。来自教育部、工信部、民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统计局、林业局、中科院、地震局、气象局、海洋局、测绘局、中航工业等15个行业部门科技主管单位领导与行业专家共计43人参加了会议。
根据前期科技部安排的重点行业无人机遥感应用需求调查情况,会议报告了我国目前无人机遥感应用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以及行业需求状况,并提出了未来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各重点行业对无人机遥感应用需求十分迫切且应用前将广阔,建议由科技部统一组织,尽快开展无人机遥感规划,进一步提升无人机遥感科技创新能力,统筹我国无人机遥感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开放共享,加强无人机系统管理,推动我国无人机遥感应用发展。
目前,我国海域无人机遥感监测试点工作已经步入收尾阶段,初步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