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sNews讯 为期两天的2012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简称:WGDC)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大会以“新技术、新模式、新商业”为主题,是地理信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技术性盛会,其宗旨是不断引领和促进地理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变革。在第二天的“Telematics与车载智能终端”分会场,泰瑞数创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俊伟发表了题为《商用车车联网发展探讨》的演讲。
以下为文字实录:
非常感谢大家!我主要从商业模式上做一些探讨。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公司目前的情况,我们公司是04年开始在国内做地理信息服务云服务,我们的服务面向在线的云位置服务,车联网云服务也做过一些工作。目前比较有典型的意义是08、09年阶段,当时还没有车联网这个概念,主要是车辆监控服务,主要面向应急的服务,尤其是北京奥运会和09年的国庆阅兵的时候我们的平台做过很有意义的应用。基于这个技术,这个服务平台被交通中心选作为基础服务。我们希望提供一站式的车联网服务。当然很大一部分是云端的导航。
(图)我们在江苏形成了一个车联网联盟。简单讲一下我们对车联网大的趋势和看法。目前车联网的现状,我们认为服务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是原厂车这块,无论是商务车还是安防服务为主,包括车辆的运维,性外运营商这块主要是导航位置服务。这两方面,整个行业结构也相对比较清晰。在车辆还是以车载导航为主,移动运营服务第三方信息服务厂商还是逐步渗透市场。目前国外的比如北美、欧洲、日本车联网信息服务已经比较成熟。尤其成用类车为主,主要以导航、信息、娱乐服务和安防为主。中国车联网服务,无论是商用车还是乘用车,基本发展是从05年开始。所以我们对中国市场进行了一个简单分析,中国市场国内乘用车加上商务车接近1亿的保有量。现在为止真正的在车上装所谓的车联网终端大概也就400万辆以内。所以市场渗透率很低大概5%以内,但是市场增长率未来三到五年内会有爆发的增长。国内目前车联网的兴起,我们认为国内目前车联网的应用,从准车比例来看商用车为主,乘用车为辅。乘用车主要还是由国外品牌控制,所以我们认为对国内企业的机会,有可能还是在商用车这块。
另外从车联网的技术包括运行开发周期和成本我们也进行了对比。车联网服务大概汽车电子和IT两大行业。一个是开发难度高,开发周期长、开发成本高。车联网服务产品包括汽车电子方面,包括软件和相关的一些重复标准,这方面开发周期远远高于普通电子类的产品,更高于移动互联网方面的产品。所以这方面真正能做到的就是汽车电子和导航、位置提供标准化服务的有限。这方面也是一个发展的方向。
大家可以看到从商用车和乘用车之间的对比,国内乘用车市场还是一个拉动型的市场,对消费者来说不是一个自发性的市场。主要还是通过厂商以免费的方式向客户提供。真正大规模普及或者是从市场化尤其是终端客户自主应用,包括付费的意愿目前阶段我们认为还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商用车,我们认为市场化角度来说发展非常快。主要有几点:一是政府的角度监管需求上升非常高。另外从客户的角度,商用车大部分使用是企业级的需求,那么对安全和节能减排、成本控制本身就有这样的需求,所以我们认为商用车为六三年到五年在车联网市场里是快速增长的阶段。商用车市场也遇到几个问题,商用车整体保有量在全国大概是17200万辆左右,整体装车辆比较有限,这就意味这市场容量不大,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可以真正的形成规模化和标准化的效应?
另外基本在国内做商用车服务的企业与公司,接近2000家,大家算算17200万辆,所以造成商业模式无法形成规模。再一个信息孤岛的问题。基于前面这些原因,整体从政府的角度在去年两客一危、809标准发布之后,整个目前中国商用车的运营服务平台和商业模式会有一个重大的改变。我们认为服务端标准体系会有一个快速的产业的整合。
交通部包括目前商用车的服务平台目前的体系结构是大家看到的,所谓定位导航的服务和相关的监管信息服务。目前交通部的两客一危平台大概介入了差不多300运营商,目前服务省级的监管平台和地市级监管平台接近一半,目前是部署企业级的监管平台。
目前两客一危云端服务基本是在线的SmartEarth位置云,就是从云端服务和企业运行平台进行相关的数据交换。目前云端的平台我们认为它有几个特点,一个是它本身是跨平台,另外分成48类服务,238个功能,808很周期的一点是在终端有一个传输标准,我们认为短期内商用车的车联网服务会有快速的增长。
刚才介绍了一下交通部两车一危的云平台和商务车车联网的趋势,总体认为我们认为商用车商业模式是比较清晰的,在这个结构上对于我们企业级的运营服务平台监管平提和车厂服务平台大同小异,主要是对于数据的监控显示。所以我们认为前项收费模式是比较清晰的。但是市场保有量和乘用车相对比虽然市场商业化需求比较明显,但是市场保有量市场容量有限,而且市场碎片化。碎片化问题我们认为可以随着标准制定之后碎片化问题会有一定程度的解决。
从商业模式角度分析,目前国内的现状是商用车保有量大概1200万辆,但是还有一个数据需要大家关注,国内的物流占比例是18%左右,欧美和国外发达国家是占10%左右。目前国内大概在物流整体飞跃远远超过4万亿的标准,货运车辆平均等货周期不少于2天,飞跃每天不少于150,商用车后续演进过程中,商有车准车,包括信息服务达到60%到70%的标准之后,我们三到五年会有一个市场的转变,一个是车辆位置信息,和互联信息。目前很多公司包括很多相应机构做相应的工作,商用车演进未来三到五年很有可能形成一个巨大的交易市场。我们认为演进模式是这样的,如果交通部这次两客一危信息共享之后,第三方公司获得信息的成本会降低很多。我们认为随着在线云服务的打造和汽车电子价格都很低,我们认为提供一站式的商用车的位置信息和交易信息平台的整合,我们认为三的五年是一个大的趋势,这也是一个新的商业模式的诞生。其实物流行业车联网有很多年的炒作里,最重要的是要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
基于以上的总结,我们认为未来商有车市场服务有三点:首先是云端的服务,能够提供云端服务的企业,一类是面向传统的政府的车联网服务。还有商用车车联网云服务,这个市场会逐渐显现,也是整个趋势。还有一个就是车辆运维与物流电子商务的服务。大部分现在物流企业ERP应用包括供应链管理非常成熟了,我们认为结合目前的车联网的云端服务,位置导航服务和相应的汽车总线的运维服务,这样的解决方案具体的VPI或者具体的线下服务,我们认为这是一个相对比较合理的商业环节。但是这个环节大家可以看到,目前成熟的企业提供着差不多的服务,我们认为这还是一个相互融合共同形成一个生态链的过程。从政府角度可以很好的解决监管问题,从企业角度我们认为是对车联网信息服务类的企业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尤其第三方服务企业,商用车领域车厂大规模服务的意愿,相对于乘用车来说还是比较弱一些,尤其第三方车联网信息服务提供企业,这点商用车我认为未来三到五年是最大的市场。
以上是我今天的分享,希望在未来市场中跟各位有更好的合作。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