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闫小佳:盘点中国移动互联网LBS产业发展

为期两天的2012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简称:WGDC)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在第二天的“位置服务与SOLOMO模式”分会场,易观国际分析师闫小佳发表了题为《看中国移动互联网化的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的演讲。

  3sNews讯 为期两天的2012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简称:WGDC)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大会以“新技术、新模式、新商业”为主题,是地理信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技术性盛会,其宗旨是不断引领和促进地理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变革。在第二天的“位置服务与SOLOMO模式”分会场,易观国际分析师闫小佳发表了题为《看中国移动互联网化的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的演讲。

泰伯网

  以下为文字实录:

  大家早上好,很荣幸参加本次论坛。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看中国移动互联网化的位置服务产业发展。首先看一组数据。这张图是我们在2011年底做的十大样本的,移动互联网的调研,重复使用包括手机地图、导航、签到等等目标用户群占整个样本的65%,也就是每100个用手的网民中有65个曾经使用位置服务的相关应用。这个跟广大开发者是息息相关的,从易观的研究来讲,我们认为APP分成应用层,包括地图导航,中间层是跟社交形成的关联信息,包括移动位置交友;更高层主要是细分领域,比如跟电商结合,跟移动购物结合。这方面手机生活服务包括位置营销应用,它的经济成熟化程度比较深,其实越往下目标用户群基数越大,越往上目标消费群基数越小,但是越往上盈利模式也是越清晰的。

  我们对从2G时代到3G时代移动应用的分类:在2.5G时代,也就是前3G时代,内容类的音乐、游戏、包括社交类的是比较优势的。后3G时代,包括现在WIFI大行其道跟位置相关的应用它的潜力逐渐在释放。包括手机导航以在线为主,而离线还是2.5G时代的应用。

  (图)黄色的部分它的未来可发觉深度相对比较大,主要是跟电商相关,包括B2C、C2C、团购和支付等等相关的互联网应用,这方面比较适合开发者是传统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主要是基于位置、社交、包括以手机地图为载体平台的未来所谓移动云服务平台,位置搭台,营销和电商唱戏这是开发者需要重点关注的点。这个图上其他颜色的区域或者区域饱和或者是资源垄断的细分市场,目前不适于开发者介入。

  分享几组数据:第一是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的数据,之前CNNIC数据,2011年,中国互联网规模是5.1亿左右,套用14亿人口渗透率是36%左右,随着宽带和PC接入设备的极限,它的增长会是各位数的。进入2011年以来中国传统PC互联网增长趋势以低龄和农村用户,包括一、二线城市互联网增长是区域平稳。目前移动互联网网民是4.58亿,这个数字对比10亿的手机用户,渗透率大概是45%左右,但是随着智能终端渗透率的上升,这个渗透率我们认为在未来两到三年之内也会有很快的增长。而且今年下半年移动互联网的规模会超过传统PC互联网的规模。

  2012年GPS手机数量相对于2011年来说是翻番的,这个比例是很猛的。这也包括3G、WIFI这样的智能终端,这也是为移动互联网的位置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个图,跟位置服务相关的移动交友,我们认为2013年会达到9000万左右,达到200%左右的增长。地图导航是自愿垄断性的壁垒行业,其实不太适合开发者介入,而以位置社交、生活服务的创新领域是比较适合开发者从不同界面介入的。

  这个是我们2010年底用户经常使用的调查,经常使用地图类的导航应用是28%,不是特别高,占到第六、第七方面,但是经常使用QQ,包括微信这样的社交应用占到第二位,所以我们为什么说LBS加社交加微博这样的应用是未来的主要方向。这里位置工具是平台,并不是商业模式,它是辅助社交和内容类的应用,做一个横向的商业模式的融合性的创新。

  第二类是传统的地图和导航的应用层面,它会跟生活服务、跟电商产生和云计产生一个转型。第三类是比较传统的,包括专业导航,包括物流等等这种行业应用类的服务。它们还是一个垂直细分领域,我们把它定位高门槛、低列入的资源壁垒性行业。

  这是我们易观智库做的泛位置服务的将来的发展趋势:从商业模式来讲,目前整个创新性位置服务大家都在探索中。结合2012年Q1我们发布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收入规模,2010年是853亿人民币,移动电商是占41%,移动服务站35%左右,运营商流量费用大概占38%,剩下的2%是营销和广告收入。从位置服务目前的既有的商业模式来看,像投资,这个投资指的是移动互联网手机的投资,这个加起来去年一年是6亿的盘子,SP的收入是4亿左右,这两个是位置服务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比较大的部分。目前现实的位置服务占移动互联网的收入1%左右,虽然比较小,但是潜力比较大。我们认为位置为平台跟移动电商,我说了移动电商会占移动互联网收入的25%,流量占38%,以位置为平台跟相对的领域做行销的聚合商业模式,我相信这是厂商在探索的方向。

  (这个图)是我们对位置服务市场发展历程的总结。我们认为2007年Google免费的VPI,真正引发了国内第一轮以PC为台的互联网创业。到2009年底到2011年,创新型的创新服务也引发了一波浪潮。2011年底随着资本的冷却,整个位置服务市场进入了冷静期。2011年下半年随着手机地图为载体的又一轮创新服务,这个市场重新走向上发展的新周期。

  在第一阶段,以传统的PC互联网创业位置,第二个阶段以移动位置交友为主,我们认为未来是移动位置搭平台,建工具,其他的电商、广告等结合,提升一个创新的模式。

  从基础方向来讲,位置服务与云计算电商的相交也在逐渐显现,最早在线的位置导航是最典型的位置云服务的模式,随着技术的投入包括性价比的提升,包括安全性和可靠性的上升,包括API等也是带动了位置服务市场与云计算逐渐的融合发展。最大的问题是规模决定了移动云服务市场发展的成效。我们认为未来所谓中国的移动云服务市场一定是多屏、全网、跨平台的趋势。这个怎么理解呢?对消费者或者用户来讲,他不会关注你是适配的还是安卓还是4.0还是iOS,还是你用的什么HTML5这样的技术,他最关心的是我的应用,比如我用的导航我在车体里可以导航,然后导航轨迹,能不能留下来用手机做分享,在电脑上进行导航的梳理,甚至在家庭电视上用一个电视网络把我相关记录的点或者收藏的点通过一种时间轴和空中轴合理的展示给我的家人和朋友。所以未来不管是什么系统什么操作平台,一个独立应用可以在任何系统上打通,横向贯通,这是我们认为未来对用户来讲是最重要的。

  (图)这是我们对中国整个云位置服务市场生态模式的盘点。比如移动云数据中心,可以理解为大数据中心,或者是数据的3D,阳光是代表了用户需求,因为有用户需求催生了相关位置的发布应用,发布应用要有渠道去促使用户,这就涉及到机理云,就是所谓的渠道,无论是预装还是应用商店体系,它是帮你发布的应用PUSH给消费者。随着消费越来越高,可能一些应用不满足用户的需求,所相应的开放的平台就诞生了。互联网现在最关注的就是开放平台的第三个层面,当然我说的是跟位置相通的。因为有了这样的平台,以什么样的形式把你的服务展现给你的用户呢?用户需要什么?他可以自己下载、激活、试用。

  第二句话,我们的各种“端”,端也是开发者介入最深的,应用开放层面、应用商店可能是大的巨头涉猎的重点,而端是开发者最大的考虑。我们的各种端有好的,有不好的,用户体验反馈所有的信息反馈回云数据中心,通过这样的数据促使开发者或者厂商提升产品体验值,使产品价格不断提升,这样形成一个两性的云位置服务生态体系。

  以上就是我经常与大家分享的,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