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史照良:当前测绘地理信息发展的热点问题

我想讲五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数字城市建设,第二个方面就是地理国情监测,第三个就是天地图,第四个是我们的十二五省级基础测绘,第五个是地理信息产业园。

  我觉得GIS论坛特别好,几个讲座也特别的有典型性,我们李院士报告高了GIS的技术性,我们汤教授的报告体现了艺术性,我要体现它的草根性,草根在哪儿,所以我今天要把这个介绍一下,当前测绘地理信息这一块一些热点问题,GIS论坛包括在江苏有它的特别的意义,因为江苏是涉及到社会工程类的本科以上院校有12所,涉及到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的本科高校有20所,应该说这是在全国来讲没有哪个省,哪个市有这么多的测绘类的高校。所以我们江苏经常开展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江苏或者我们当前的一些测绘地理信息应该,仅供大家参考。

  我想讲五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数字城市建设,第二个方面就是地理国情监测,第三个就是天地图,第四个是我们的十二五省级基础测绘,第五个是地理信息产业园。前面有教授讲到了地理信息产业,所以我着重谈一下数字城市。数字城市,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从前任总书记到这任总书记和总理,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330个省辖市数字城市的建设,那么数字城市框架,主要是一库、一平台,五个应用,一个库就是基础数据库,平台就是没有生命网的一个平台,一个是政府网的平台,还有一个公共网的平台,公共网的平台就是我们天地图。那么还有五个应用主要是,每个城市的典型性就不一样了,主要是示范应用,因为时间的关系,江苏省应该说在2006年响应国家号召,在徐州、泰州数字城市建设的试点工作,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在我们全省13个市,在今年5月份之前有12个城市将完成数字城市的评审和启动工作。数字徐州和泰州完成了国家级的验收,在去年中央8个新闻媒体在采访过程中就充分肯定了我们数字城市建设取得的成果,特别是对徐州,把荒地变宝地,数字城市让荒地变宝地,使原来的塌陷地变成了现在的可供应用地,就是把矿地一体化,把地上地下统一在一个坐标系上,进行分析。腾出了三万亩耕地指标,按照目前江苏的价格至少在100亿,我估计。那么就是300个亿,这就是我们数字城市带来的贡献,徐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每年都会去拜会国家测绘局,感谢他们做的工作。

  这就是地理服务公共信息平台,这是数字泰州,上午李院士已经讲了,我就不多讲了。这个是在环保的应用,现在的非洲,直接影响到我们党和国家政策的规划,这几年没有了,原因是什么?是建立了一个太湖监测平台,我们所有向太湖的每一个排污口,每一个排向太湖的河流都有我们的监测,实时测试各项指标的含量,一旦发生超标马上就发出信息,就传到环保员的手机上,传到我们南京监测平台,这个平台在去年环保部开环保信息化过程中,专门进行了表扬,并在全国展示,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评价。所以每次他介绍的时候,他都会说这是由测绘局提供的。跟环保有关系的,原来我们现在所有的干部,比如说我们的书记、局长,以前是经常下去考察,现在是不需要下去考察了,直接在平台上可以看到,非常有用。

  这里就简单一点,第一个数字城市建设,我相信数字城市建设有很重要的意义,吃力不讨好。第二个我谈的地理问题监测,我也知道今天的李局长就谈这个方面的,他也讲了卫星,卫星建设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数据。是技术设备的升级,我可以这么说,我们的技术测绘上升到测绘与地理信息的更新,那么国家测绘局叫测绘地理信息局,江苏省测绘信息局也叫测绘地理信息局。我们的珠穆朗玛峰8844.43米,明长城长度8851.8公里。这都是我们国情,很多人都说我们国家960万平方公里,但是我们,我这个数据可以看出不是960万平方公里,这不是正式发布,这是要从技术上面谈这个问题,大家也不一定要外传了。东西跨度有60度,5200公里。沙漠化每年有18.21,还有我们这个城市大城市。国家的交通压力,水危机,垃圾卫生,生态退化。我们现在城西干道,我原来走18公里,现在要走30公里,原因是整个城市基本瘫痪,主干道经常修路,非常马上。

  地理国情是从地理角度描述的,涉及国家命脉的体系,是以地球表面自然人物和空间的变化,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基本内容,对国家落实基础的基本条件,做出宏观整体的综合性描述,跟我们的测绘一模一样,变化特征,就到了我们的地理。这个监测,地理国情监测就是利用我们现在测绘技术手段,综合各个时期的结果进行分析。从测绘与地理信息,那么地理这一块就有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自然地理是对地表自然环境组成机构及其规律,自然环境构成与变化的规定,使描述质量管理相影响的规律,是描述自然环境评估预测规划优化的规定,人文地理就是社会的特征和差异。所以你大部分都是在东部地区,那藏族是分布在西藏和青海,以及四川的部分地区这个就是人文地理,有宗族信仰,有各种不同的文化差异,那么经济地理,它是研究经济地区活动的区位,以及能力和自然地位,这里我们要参与国家的决策,中央领导也明确指示,要充分利用我们现有资料进行地理建设,现在很多部门都在搞,普查和监测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的基础,是我们的业务拓展与延伸,是科学规划、决策的基础,是独立客观监督的依据。总体上面,十二五期间,2012、2013年完成地理国情信息普查,2014年进行每年的监测,这个我就不多讲了,我想讲一讲监测的内容。

  一个就是地形地貌,我们国家平原有多少,植被的覆盖,良好的生态,植被很重要。第三就是水域,江苏69%是什么原因,14%水域,这个是怎么来的。我们有一些交通设施,居民的管线,当然还有一些重要的东西,好比如说我们国家开发区,每个开发区国务院批,一般情况下都是几十平方公里,但是你走到哪个城市去看,大几十平方公里,一个小县城,我们江苏沭阳,我去看那个也是大的不得了,这个开发不控制不行,好比如说这个的管理,这个是农副产品的监测,这个是禁止开发的,以及监测。这个是三江源植被覆盖的监测,这个是19个主要城市的监测。还有一些水源地的监测。这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太湖这一块,这么多化工厂,对不对?把这个小小的太湖,三千多平方的太湖围在中间,肯定不行。江苏在这一块也进行了试点,成立了领导小组,在两个县开展试点,同时我们也在这方面的工作。好比如说我们的滩涂,我们要完成270万亩耕地,就相当于一个小的城市,或者是一个县,这么大一个地不开发,要补充我们的耕地不足。我们江苏地区跟其他地方也不一样,江苏地区属于海拔高层,我们沿海都是在一到二米,就是在我们西北也是二十几米,所以这样地面沉降给江苏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刚才也是汤教授看到了,历史上的三次海沉,九十年代苏州工业园区开发的时候,苏州开发区地面沉降每年至少5公分,100年就是分的,本身就是高的2米多,那就是要到下面去了,很多投资商非常他投资的企业安全性。所以我们要进行地面监测,这个呢是对江苏的影响,当时的达到30公分,这都是我们的结果。这个是江苏地区的板块的不一样,也在几毫米。这个是我们每年的地面沉降,所以有的地方很大,有的地方达到15公分,一年下来最高的达到15公分,这个是沉降的,这是一个沉降的一个情况。所以沉降非常严重,尽管我们在九十年代末,省人大通过了一个法案,就是要禁止苏南地区开采地下水,我们现在苏南地区地面沉降前两年大概在一公分以内,已经控制的非常好了,但是这个趋势像苏北在推开发哪个地方,哪个地方开发的最危害,这个地面沉降就越严重,主要原因,我分析不仅仅是地质方面原因,可能还是我们城市太大的原因,硬质路面越来越多,渗水就很少,带来了地下水供应不足,但是开采地下水的热情不减,每个地方都有温泉,都在开发,怎么能不沉降呢?这是冰川的,湿地的。

  主要成果,大概就是这么几个,几个规则,最后建立一个系统,每年把这些数据全部向社会发布,大家可以来进行查询。天地图,应该说是我们国家的一号工程,原因就是我们国家安全,美国地图非常坏,美国所有军事设施要经过审核才能标志,但是中国的东西他故意给标出来,比如说把我们二炮司令员的家庭住址和电话全部挂上去,把很多的位置全部放上去,我们国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我们国家多次跟它进行交涉,他不听你的,所以就是我们要做好,不仅仅是我们更多的工作,对国家也有贡献,算是我们的主观,这一块,这几年我们花大力气,来打造天地图。作为政府的公益平台,产业化的技术平台,服务平台,国家安全的保障平台。我相信现在大家上网有人说慢,但是我们现在,我们可以做到的就是说,我今年3月份,今年2月份到3月份,我花了一个半月时间,在5月份肯定可以全部上完,放到天地图上去,每两年更新一次。任何的地图网站也比不上我这个现实,我们要保证它的数据的鲜活性,使用的便利性,为大家带来更多的方便。由于时间的的关系我就不多讲了,江苏省地图测绘工作。我们就是要把东海的水下给管好,把我们的五大湖包括长江水下地基完成掉,我们每年做一次更新,这个就是我们十二五要完成的目标。有150亩地,建立一个信息产业园,所以我相信通过我们在座的科技工作者,我们的学生共同努力,我们的测绘地理信息将有更好的明天,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速记整理,未经演讲人确认。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