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新晋院士龚健雅:天地图“落地”催生GIS服务市场

沸沸扬扬的两院院士增选工作今日已落下帷幕,在今年的院士增选中地理信息产业大为出彩,先后有龚健雅、郭华东、李建成3位入选两院院士。不仅弥补了地理信息产业多年来无新增院士的空白,也成为历届来新增人数最多的一次。

  “热烈祝贺测绘地理信息界的李建成、龚健雅、郭华东等三位专家光荣当选为新任院士!这是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好事、喜事,它体现了党和国家及社会的高度重视,更是标志着测绘地理信息的科技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所以他们的当选使测绘地理信息界的广大干部职工倍受鼓舞,更感骄傲和自豪!”

 ——12月9日12:20分发自新浪微博         

  沸沸扬扬的两院院士增选工作今日已落下帷幕,在今年的院士增选中地理信息产业大为出彩,先后有龚健雅、郭华东、李建成3位入选两院院士。不仅弥补了地理信息产业多年来无新增院士的空白,也成为历届来新增人数最多的一次。3sNews有幸在中科院院士授命仪式前一天采访了刚刚当选为中科院地学部院士的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龚健雅院士。

泰伯网

中科院地学部院士龚健雅 (3sNews 配图) 

     院士名单出炉 地信产业创新峰
  近年来,地理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不仅得到了国家有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也在越来越多的吸引着各界人士的关注,而武汉大学作为地理信息产业人才的聚集地,在今年的院士增选的人数上也创造了该校历史之最。其中中科院院士3名,工程院院士2名,人数上仅次于中科院系统和北京大学。地理信息产业的三位新增院士中亦有两位来自武汉大学。然而,对于这样的喜讯,龚健雅院士并没有特别多的喜悦,从早年在华东地质学院(现东华理工大学)学习执教到如今当选中科院院士,三十年间龚健雅亲历了中国测绘与遥感行业的发展壮大。他深知中国的地理信息产业需要更多有识之士的加入,在他看来,当选院士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上并不会有太多的变化,他仍然是一个致力于科研的学者。然而他今天所取得的成就也同样为华东地质学院的校友所骄傲。

  龚院士认为,院士通过层层推荐、筛选出来后,所担负的责任,更多的应该是做好国家相关政策及项目实施的咨询工作,作为一个智囊团更好的去推动新的政策及科研成果的实施,同时也将更便于组织各个领域的院士共同探讨一些科技前沿的问题。谈到此龚院士很兴奋的跟我们谈起,11月20—21号在中科院举行的一次“对地观测与导航”前沿科学与技术论坛中,对地观测与导航领域的院士和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对地观测领域的科技发展,他们还请到了信息领域和物理领域的院士一起来探讨有关我国发射重力卫星及SAR卫星的科学与技术问题。

  天地图补缺 引发GIS千亿产业

  龚院士多年来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开发与商品化工作。在地理信息理论方面提出了矢量栅格一体化数据结构和面向对象数据模型;主持国产GIS基础软件吉奥之星和我国空间信息共享标准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他所带领的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正致力于空间信息服务方面的相关研究与开发,我国首个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中国区域内数据资源最全的地理信息服务网站——“天地图”就是采用了他们的软件平台。龚院士说,地理信息服务就相当于在网上提供各种服务,包括数据服务、软件服务、传感器服务和知识服务等各种服务。网络服务的概念涉及到注册,服务的工作流,服务的组合,服务的质量等诸多方面。龚院士目前所率领的团队正在致力于地理信息服务的理论、方法、技术、标准和软件平台的研究,对于天地图这个中国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他寄予了很多的希望。他相信随着天地图这一平台的不断完善和地理信息服务的各种技术的发展,将大力推动我国地理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天地图的应用正是基于GeoGlobe的产品化推广,而天地图的技术支持人员目前也都是来自由龚健雅担任总工的武大吉奥公司。说到一手创建的武大吉奥,龚健雅表示目前公司的一些新的发展方向及技术等他仍会亲自参与。据他透露目前,他们的实验室正在开发GeoGlobe的新版本,新版本中将会有更多更便利的功能。

  龚院士说,Google Earth的出现带动了数以千计的企业发展,并且渗人到了各行各业中,而天地图作为中国的首个国家地理信息的公共服务平台一旦发展壮大,所带来的市场带动力也一定是不可估量的。这样的一个公共平台,将为我们带来大量的数据信息,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提供一个开发工具,让更多的人在这上面去开发新的应用,可以是科学研究也可能是实际应用。

  目前黑龙江省和伊春、抚顺等城市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已经实现了与天地图国家级节点的无缝对接,即从天地图上可以无缝漫游到省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现在全国30多个省区直辖市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200余个“数字城市”正在筹建中,龚院士相信这些装有更高分辨率数据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也会在1年内相继与天地图国家节点无缝对接。届时天地图将形成一个全国规模的发布式的巨大数据网,各省市维护自己的数据更新,在为本省市政府、企业、公众服务的同时,成为天地图的节点,为全国人民服务。天地图会有足够的实力与Google Earth相抗衡,打造中国自己的地理信息服务网站。这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传统地理信息服务方式,标志着中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基于这一个平台,政府、企业和公众可以开发各种应用系统,各种相关领域的应用也会应运而生,而这个发展速度将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在龚院士看来把这样的技术做通、做大是一件非常兴奋的事。

  近年来,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在科技、人才、资本、规模、市场、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绩。龚健雅院士表示地理信息产业如此迅猛的发展态势的确让他觉得吃惊,尤其是在今年11月份在福州举行的首届全国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装备博览会上展出的诸多新的科研成果和产品着实让人兴奋。产业大发展也带来了人才的聚集,目前全国近200所院校开设地理信息相关专业,100多所学校开设了测绘和遥感专业, 每年测绘、遥感、地理信息专业毕业生逾万人,就业率高达98.7%。而龚健雅院士作为走在我国测绘与地理信息最前端的学科带头人之一,在致力于学科研究的同时,培养新的人才也是他非常乐忠且始终坚持的事情,据我们了解龚院士每年都会亲自带6到7个硕士生,3到4个博士生。

  自21世纪以来,我国地理信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中逆势增长,以其技术含量高、增长潜力大、资源消耗少、吸纳就业能力强、环境影响小等优势,被公认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更成为现代服务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迅速起飞,目前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已被列入国家战略,今年5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来到中国测绘创新基地考察调研。同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测绘局更名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徐德明指出,国家测绘局更名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是测绘管理体制顺应时代要求的重大调整和强化监管职责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迈入了一个新纪元。无独有偶,在今年新增的两院院士中,龚健雅、郭华东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建成当选为工程院院士。目前,我国已有10多位两院院士和几百位教授,每年培养几百名博士、几千名硕士和上万名学士,至此,无论是在国家政策,学者、科研机构的构架、公司的规模已经形成了产业的大发展趋势。当前,地理信息已广泛应用于政府信息化、位置搜索、车载导航、移动目标监控、便携式移动导航、智能通信、游戏等诸多方面,而天地图的壮大也将进一步催生地理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在谈到目前国内IT产业纷纷涉足地理信息领域时,龚院士调侃的说我们现在已经成为主流技术了!

延伸阅读:《关于公布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和外籍院士选举结果的公告》
  《龚健雅郭华东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