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2011中国第二届切客大会将开启LBS新思考

12月21日,“2011中国第二届切客大会暨LBS应用论坛”的召开,即是在新的市场环境和形势下,力图集合LBS行业的力量,共同开启对LBS暂新发展的思考。

  3sNews讯 12月21日,由全球知名的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艾媒咨询集团(IIMEDIA Research Group)主办,盛大创新院协办的“2011中国第二届切客大会暨LBS应用论坛”将在中国上海隆重举行。在LBS发展的新形势下,本次大会将成为继去年中国首届切客大会后LBS领域又一次万人聚焦的行业盛会。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新增长点启航

  自全球兴起Foursquare的签到热潮以来,因GPS手机的大力推广、定位技术限制突破、用户对位置服务认知度提高,而异军突地的LBS进入了大众生活,并如雨后春笋般在国内生根发芽,迅猛成长。一时间“签到”成为流行于大街小巷的热词。LBS这种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地理位置服务,因为其网络社交同现实社会的地理位置关联,而倍受关注。业内、业外都将其视为移动互联网的下一个经济增长点。

  据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位置服务用户规模超过2220万,预计中国位置服务用户在未来两年的增长速度将有所增大。过去2年,中国LBS个人应用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预计到2013年,中国LBS个人应用市场总体规模将突破70亿元,五年平均增幅将超过100%。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首届切客大会,2010年10月25日在北京举行。作为中国LBS领域首次行业高峰论坛,中国LBS领域基础地图与增值信息、GIS平台、手机终端、服务商和用户整个产业链的各个代表。包括盛大游玩网、嘀咕网、玩转四方、街旁、拉手等LBS应用提供商以及来自风险投资、相关研究机构的代表首次聚集北京,共同探讨行业发展思路,探讨和整合中国切客服务如何由实验室走向市场。。

  直面新形势探索LBS加速发展

  过去一年多,LBS以签到为基础延伸出的各种应用,传播迅速。地图API、生活服务POI、微博互通、团购插件等开放API相继引入,使得LBS越来越走进和方便大众生活,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6月底,中国LBS应用累计账户数达到1050万,对比2011年第1季度的655万,其环比增长率强劲拉升至60.3%。

  当然,正是越来越多应用的加入使得LBS正呈现出胶着竞争的态势。由于很多应用都是简单移植Foursquare商业模式,LBS应用同质化严重、产品单一。曾经很热衷LBS的用户纷纷抱怨,除了签到还是签到。他们认为,各种LBS应用今年与去年基本没有太大的区别,拿勋章、抢地主再不能勾起他们的兴趣。对此切客网CEO宋铮也曾坦言: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大家都想把LBS的价值发挥出来,但是很难。中国智能手机用户目前只有三四千万,对用户端的争抢很激烈。LBS的核心价值到底在哪里?用户又为什么要签到?签到了有什么用?

  12月5日,作为签到服务的鼻祖 Gowalla宣布,该公司创始人以及部分团队成员已经加盟了Facebook,而Gowalla服务也将于明年1月底正式全面关闭,这意味着,签到为基础的LBS应用,在国外也面临着重大的发展问题。一时间,LBS市场变得扑朔迷离,行业面临深度洗牌。LBS究竟该如何布局定位才能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中立足?到底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和应用技术才是王道?成为业界新的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部份LBS应用企业已经在谋求转变。作为国内LBS应用的先导之一,盛大切客网在手机支付应用技术作出了大胆的尝试,其树立了一种被叫做 “社会化身边的电子商务”模式,让人耳目一新。通过全新的手机支付功能让切客网逐渐转型为社会化身边的电子商务平台,与其它的虚拟支付相比较,将信息、地理位置、用户需求即时捆绑,用户可以摆脱PC支付的局限性,随时随地在其所在的真实地理位置发现信息,立刻支付。为用户打造一个基于身边地理位置的优惠移动商务平台。前段时间,切客发布了3.0版本,增加了手机在线支付功能,使其在社会化身边电子商务领域又迈出了一大步。

  面对LBS存在的挑战,越来越多业内人士认认到,LBS的发展对服务供应商的技术实力、产品研发及各项综合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更大的考验,一轮全新的角逐已经到来。如何明确盈利模式,创造个性化服务将是企业成功的首要条件,不应再刻板延续商业模式的全盘美化,中国应该有合适本土发展的土壤。

  12月21日,“2011中国第二届切客大会暨LBS应用论坛”的召开,即是在新的市场环境和形势下,力图集合LBS行业的力量,共同开启对LBS暂新发展的思考。据悉本次大会将邀请包括电信运营商、手机厂商、风险投资商以及LBS服务商、移动互联网服务商、移动支付商、手机应用软件开发者等产业链代表企业领导人,就LBS服务商在国内市场的商业模式、营销模式的转型和盈利模式的创新等议题进行经验分享和深入探讨。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