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行业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技术行业,虽然整个行业一直在大力推广地理信息应用的大众化,通过Web网页、嵌入式客户端、智能手机等平台,为普罗大众提供着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和生活服务。但透过这层热闹表面,我们仍然可以发现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地理数据的大部分生产和应用受到政策的重要影响,第二是电子政务应用仍然是推动地理信息行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换言之,政府仍然是地理信息数据生产、专业地理信息应用和GIS平台软件的最大买单者和影响因素。因此,地理信息行业的全面发展,试图绕过政府的远景规划是行不通的,这要求地理信息产业自身必须与电子政务大趋势保持一致和适度互动,只有主动参与其中者才能进行应用引导并实现自己的目标,而站在一边冷眼旁观最后只能是一无所获。
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是,应该怎么样来看待“智慧城市”和“智慧城市”时代?
IBM的CEO彭明盛提出“智慧地球”之后,在东方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国内多个城市开始雄心勃勃地制定“智慧城市”发展纲要和计划,纷纷开始大建所谓的“云计算”中心、“物联网”基地,并将一切传统行业冠以“智慧”的前缀。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笔者认为,这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必然和应对“城市化”发展措施的必然。
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是城乡二元体制的肇始,在后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由于物质条件的限制,城乡差别并不巨大,城市化率也在较低水平徘徊。直到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行政命令主导的城市化进程被经济因素驱使的城市化进程所取代,祖祖辈辈的农民在经济利益的吸引下,自发地离开农村,前往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改革开放30年后,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了47%,而城市建设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日益涌入的人口增长速度,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城市管理者必须面临的问题:
如何改变目前以量取胜的城市发展模式,实现以质取胜的城市发展;
如何更有效地分配城市资源,使之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
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城市的方方面面的设施,使之保持活力;
如何进行产业升级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
尽管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及解决方法差异极大,但人们认识到,目前城市的许多资源匮乏是相对的,即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所致。这使得在城市的某些地方资源过剩,而其它地方则资源短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对城市资源进行完整的监控和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再分配。而能够实现这一点,人们的一个共识是:必须依靠信息化的力量。通过城市信息化的手段,充分了解城市的各项设施状况,就能够合理配置资源,减少浪费和重复投资,提升城市的智能化水平和城市建设档次,这就是“智慧城市”的目标;而在此过程中,出现多个新兴行业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如美国抓住了Internet出现后挖掘出的万亿级“金矿”,从而使它牢牢占据着世界科技产业的前沿。
我们需要意识到,“智慧城市”建设,绝非许多城市决策者一时的“心血来潮”,即便是某些地方行事匆忙,但“智慧城市”指明的方向,也仍然是城市化的目标,同时也是符合市民利益的。它不能简单地使用“忽悠”、“大跃进”之类的词汇来进行标签化描述,而是一个重要的城市信息化,或者说是城市电子政务的发展大趋势和总目标。
因此,我们的第二个问题是,地理信息行业该如何迎接“智慧城市”时代?
我们首先回顾一下“数字地球”的提出者,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关于这一概念的论述和范围,就会发现地理信息技术只是他所指的组成“数字地球”的六种关键技术之一。但在地理信息行业眼中,“数字城市”就是一个或多个GIS项目:建一套城市基础地理数据库、开发多个基于数据库的业务应用等,仅此而已。但实际上,在国家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中,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不过是四大基础数据库之一(四大库包括人口库、法人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和宏观经济库),没有理由将其放置在一个比其它数据库更重要的位置上。这首先就需要地理信息行业的从业人员和管理部门意识到,在“智慧城市”时代,地理信息数据库及其应用,只是“智慧城市”整体框架中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它通过为框架中的政府机构、各行各业和市民,提供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以一种更加直观的信息可视化方式表达所有事物都天然俱备的“在哪儿”这一个特征,从而方便不同类型用户的管理、经营和生活。它并不能取代其它的数据库,也无法被其它数据库所取代。
在“智慧城市”中,地理信息行业应该通过一个统一的信息门户,即地理信息服务“黄页”来提供服务。这种统一并不是指数据的统一,而是服务的统一。地理信息门户作为一个Web服务的发布、注册和调用接口而存在的,门户的维护者不可能,也不需要发布城市中所有类型的地理信息服务。除了自己发布的信息服务外,它更多的是为城市其他部门发布的地理信息提供一种检索和聚合服务,这也是最符合SOA架构要求的。显然,目前各个城市正在大力开展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这一“牛鼻子”工程的成果,正好满足了“智慧城市”对地理信息的需要。因此,加强和推动各个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应用,才是让“智慧城市”了解自己作用和地位的重要手段。
地理信息行业也应该充分地利用构成“智慧城市”的其它技术来为自己的发展助力。如通过“云计算”和“云存储”平台,使得地理信息数据的存储、计算和分析具有更高可扩展性和动态的支持;物联网传感器将为地理信息行业带来更丰沛的数据,从而为数据的分析与挖掘带来新的挑战。
“智慧城市”时代的来临已经是大趋势,这个趋势将为城市信息化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而作为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信息行业应从中吸取更多的养分,并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地理信息应用,来充分融入“智慧城市”建设的大潮之中,唯有如此,才能促进自身的提高,才能创造出更“智慧”的地理信息应用。(蒋波涛)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