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GIS品牌专栏周(二)说说超图的“品牌”

  首先我想说的是,我很佩服超图创始人从封闭的研究所走出来的勇气。这一步最大的意义是,使科技创新的主体从缺乏足够激励的研究所变成了一间年轻有活力的公司制实体。

  超图不乏赞扬之词。当然,我也不想故意唱衰,且说说超图的品牌。

  印象中,超图成为品牌还是骆驼人去了超图之后的事,03年之前的超图充其量还只是一个商标。作为重要宣传阵地-gischina的崛起,确实对超图品牌在学生群体中的建立起到了作用。同时,由于超图长期视gischina为宣传平台,使supermap GIS与gischina合谋太久,这同时稀释了supermap与gischina这两个品牌的品牌效应,造成gischina直线下滑,合谋被揭示。近几年,超图在展会方面很活跃,做得越来越专业。而公关只是一个起点,国内的IT企业真正可以自己做公关的少之又少,媒体资源的整合对他们来说很弱势,加上不了解新闻媒体的特点,以及记者的心理。公关做多了,实是无义。

  总体来看,超图的营销还是一路凭感觉执行过来的,也没什么系统性,模仿性太多。而国内GIS市场的进一步深化,产业化趋势越来越显著,最重要的指标就是产品的技术生命周期被大大缩短了,而重复产品又不断出现,同质化严重。通常来看,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演进,公司对于营销方面的努力通常会快速减少。超图的市场计划多数还是以销售的预测为主,就象Microsoft。ICT产业,象苹果那样既拥有强大的技术,而又将重心放在营销,并通过感情缺口来与目标客户沟通的企业确实少之又少。因此,这注定了苹果的强大。相反,任何战略性的营销都是通过对差异化的坚持,来获得品牌的溢价,最终转化为利润。而加强品牌影响力,构筑品牌资产,这也是超图长期成长的必要因素。策略性营销战略,对超图来讲是必然选择,而不只是简单的营销组合。

  Intel的成功自然在于技术优势,而将品牌告诉全世界电脑使用者的还是其“Intel Inside”这一独特而持久的营销战略,而这一战略使技术上不存在明显劣势的AMD一直无法突破。而yahoo的成功(指yahoo美国),自然有亲民的产品为基础,而比技术优势本身更重要的是想象力和营销。而SONY的VAIO也将客户的差异化应用于产品开发层面,最终成为SONY的组织文化。

  历史上,ICT企业的营销长期模仿传统行业或消费品行业,从90年代末,IT市场营销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近几年来,随着整合营销传播(IMC)的引入,在强调了客户导向及营销即传播的理念后,为IT企业的产品开发及品牌传播带来了一些实质性的思路。后来,以神码ERP为代表的一系列ICT企业及部门进行了IMC实践,并收效很大。

  大致上说,ICT企业品牌的构建存在这几种模型或范式。一,在技术优势基础上附加品牌,这种模型通常出现在巨头当中,例如Intel Inside战略,SONY的VAIO战略及三星Anycall战略。在这几个例子当中,虽然品牌非常强势,但这些企业的重点还是放在技术的高频率创新上。二,重视技术,同时将重点放在品牌建设。例如,swatch这种高档消费品。当然,IT企业中也有如此成功者,例如联想。三,技术优势与品牌并重。这是最理想的方式,但事实上任何完美都是想象中的,没有人实践这种高风险,更没人敢于承担如此巨大的机会成本。四,没有技术优势或技术平平,而通过品牌的构建获得巨大优势。这种范式,在国内几乎没有合适的例子可举,这需要强大的品牌专家的支持以及高投入。

  从超图近几年的市场运做来看,显然超图的领导层是非常重视营销的,但阶段性的产品营销显然多于战略性的品牌营销。通过gischina这些年的传播,supermap特别在学生群体中第一提及率非常高而反复提及率低,已经出现了审美疲劳。这就是过分利用自己的平台进行合谋式宣传,最终对品牌产生的稀释效应。过尤不及,反而容易使人产生关注任何新生品牌的欲望。

  无论是人员销售,广告,基于价格策略的促销,公关,公共宣传,基于CRM的数据库营销,再或者结合一些事件进行传播。这些零散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永远也无法达到整合的效果。国内GIS公司现实的产品研发过分依照产品导向,往往只顾及了产品线的健全及完善,而不进行充分的需求分析以及市场调研者众多,这些无法回避的落后的营销理念给后面的产品销售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小不忍,则乱大谋”。

  No Ads传播,一向是ICT产业的利器。然而,没有IMC策略的东一榔头西一锤子,始终也无法建立立体的传播“场”,造成资源浪费。例如,你是否会考虑早上向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CIO们传递一个信息,当然这可以是简单的问候或新产品资讯等;是否中午的时候为他们提供颇有价值及趣味性的电子杂志;你是否会有针对性得买下你目标客户门口的户外广告牌;你是否会考虑在地震发生以后,快速做出反应,抓住事件传播的机会,制造免费新闻以增加基于媒体的公共宣传的机会。这些事情似乎成本都不高,最多是人力的成本而已,但可以将分散的方法方式整合从而产生立体的效果。

  只要你确定你所做的事是基于你的客户,而不是千篇一律地迎合脆弱的产品线。我想,超图还是有机会的。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