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解密总参第一测绘大队:为重大国防工程提供保障

十年磨一剑。大队先后组织兵力1000多人次,历经10多年完成国家坐标基本网和重力基本网的施测、加密,提交数据上百万组,测量精度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曾经靠人扛马驮、手工测算,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和同步通讯卫星、第一枚导弹和运载火箭、第一条地下铁道和高速公路、第一个正负电子对撞实验室等重大国防和经济建设工程提供精确保障的总参第一测绘大队,如今正焕发新的风采。

泰伯网\

2011年1月,总参第一测绘大队官兵在执行人民大会堂测量任务。

  记者走进这支在1989年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测绘大队”荣誉称号的高技术战略保障部队,亲身感受到军事测绘“认知地球,透明战场,精测目标、实时导航”这一战略目标引起的心灵激荡。

  大队史馆里,一套套精密先进的装备仪器,一排排琳琅满目的获奖证书,一次次应接不暇的仿真演示……记录着新一代测绘兵破解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测绘保障难题的足迹。

  由于历史和技术原因,我军原使用几种不同的大地坐标系,无法满足一体化联合作战和中远程武器、航天武器精确制导需求。20世纪90年代,大队担负建设新一代空间基准野外测量任务。

  从此,每年早春,大队官兵驾驶上百辆铁骑、携带千余台仪器,三人一组,五人一群,遍撒雪山、草地、江河、林海,在量天测地中摆开挑战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战场。

  十年磨一剑。大队先后组织兵力1000多人次,历经10多年完成国家坐标基本网和重力基本网的施测、加密,提交数据上百万组,测量精度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8年7月1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后全面启用,从此我国拥有了自主建立的三维高精度空间控制基准,使我军信息化战场建设、作战指挥、战备训练、武器装备试验和军事行动具备了全球统一的高精度坐标框架。

泰伯网

量天测地

  两年后的4月,某地三军重大演习拉开帷幕,一场信息主导、体系作战、精确打击的真打实练如火如荼。

  中军帐内,一体化指挥平台迅速启动,由大队提供的上百万组高精度空间、方位和重力信息数据,与其他可用数据迅速融为一体,敌我战场瞬间透明。

  “点火!”随着我战略指挥员一声令下,某型导弹直扑超视距打击目标。不久,远方传来阵阵轰鸣,敌目标被我炮火准确覆盖。专家评估,此次战略武器打击精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瞄准实战需要,精定时空基准,为战略武器精确打击装上‘准星’;聚焦未来战争,构建数字战场,为透明信息化战场提供基础信息数据,英雄测绘大队功不可没。”总参测绘局局长薛贵江说。

  近年来,大队为满足军事斗争准备急需,实现武器装备和发射阵地的快速、实时、精确定位,夜以继日、连续奋战,先后参与14次重大战略演习,为多种型号战略武器提供600余次高精度测绘保障,其成果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自1995年起,作为承担航天发射最高等级测量的保障部队,从“神舟”到“嫦娥”、从“北斗”到“天宫”,大队官兵迎难而上、主动作为,不断挑战新的测绘保障高度。

  第一次正式提出试验基地大地基础网改造的技术方案,为满足航空航天测控保障对大地基础网的要求和基地基础控制网的长远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次将新控制网观测数据和原基地局部高精度控制网数据联合平差,既减少了外业观测量,又提高了整体精度。

  第一次将空间交会和子午线标定的方法应用于发射点位的确定和射向标定,保证了发射点点位精度和射向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第一次将数据信息现场采集、现场概算、远程传输、实时计算一体化,为“神舟”、“嫦娥”等安全巡天精确护航。

  1997年4月,大队奉命组队前往赤道附近某海域实施载人航天大地测量。由于该测点与国内测站相距7000多公里,既无法实现发射点和设备点的大地联测,又无法用参照北极星的常规观测方法确定方位,这是一个没有先例可鉴的难题。

  以高级工程师王俊勤为首的作业小组,紧锣密鼓地展开了技术攻坚战。最终利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将国内诸多子网纳入全球网,把各个观测站连成一体,使我国载人航天测控基准统一、精度提高,一举成为载人航天测控领域的“领跑人”。

  就这样,大队官兵用科技创新的“第一”托举起国家航空航天史上的辉煌“第一”,使上亿组数据信息无一差错、100多次发射保障万无一失,被指定为唯一免检的最终成果,荣获军事测绘重大工程建设奖。

  每一次挑战都是一次艰辛的超越!

泰伯网

  重力数据是国防和经济建设的基础性地理信息数据,是国土坐标的重要信息参数。长期以来,我重力场信息探测主要靠陆地、海上重力测量,效率低、速度慢、劳动强度大,特别是陆海交界、青藏高原和沙漠地区还存在大量重力空白区。

  为突破我国重力信息采集长期面临的技术瓶颈,大队与科研单位联合攻关,组织装备联调测试、信息采集、数据处理评估和技术应用检验,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套航空重力测量系统,彻底改变传统数据采集模式,工作效率提高1000倍。

  2005年,大队成立我国第一支航空重力测量队。当年通过试生产,使国际最先进的装备迅速转化为保障力,突破传统重力测量作业模式,率先在全国实现大规模、数字化重力信息采集,填补浅海大陆架地区重力空白,在为经济建设当好探路先锋的同时,高精度完成我军航空重力测量任务。

  视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大队屡次在攻坚克难中勇当重任——出色完成与俄罗斯、蒙古、缅甸等多个陆地邻国的国界勘测;精确测定我“蓝色国土”数千个岛礁坐标、方位和重力信息,为捍卫我海洋权益和国家安全发挥职能作用;赴苏丹、黎巴嫩等国家和地区,开展联合国维和测绘保障……17项重点测绘保障达国际先进水平,再创7个国家第一,填补4项测量空白,为维护国家战略利益做出新的突出贡献。

泰伯网

  目前,这个为重大国防和经济建设工程提供精确保障的英雄团队,正逐步实现“职能任务由单一大地测量数据保障向多样化军事任务测绘保障转变;保障范围由境内向全球、地面向多维空间转变;作业方式由粗放向集约、常规向信息化转变;测绘装备由机械化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素质能力由技术应用向技术融合、研发创新转变。”(陶社兰 金中华 高崇权)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