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城管和小商贩的冲突事件从没间断过。执法管理对象多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困难群体,怎么样创新管理手段,真正做到城市管理文明执法,减少直至杜绝冲突事件的发生,浙江杭州市上城区有个好办法。
主次干道上设有探头,路面上有远程无线智能监控执法车巡逻,小巷里有执法队员拿着远程监控设备巡查……去年9月起,上城区“城管智能管控平台”开始试运行,目前为止,全部建设项目已完成并投入使用。以技术创新带动机制创新,这个具有“杭州模式”标签的创新项目,已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入“十二五”数字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重点项目。
记者在上城区城管执法局城管执法管控中心看到,监控视频图像不断切换,上城区67条主要道路、69条次要道路、391条背街小巷,沿街商铺7860余家都纳入监控范围。
管控平台运用了WIFI(无线网络传输)、GPS(全球定位系统)、智能分析报警等网络智能管理技术,整合已开发成熟的数据库、数字城管平台等,可以满足远程监控、数据信息共享、案件实时办理等多种管理需求。目前,103路固定监控、43路具有智能分析报警功能的固定监控、26辆无线车载移动监控、44部单机移动监控,在上城区80%的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上实施非现场执法。
一旦发现违章停车、出店经营、不按时遛犬等违法行为,如果属于首次违法且违法程度轻微、可以立即整改的,指挥中心会通过数据库查询当事人信息,以短信提醒、电话告知或直接调度就近的巡查人员上门教育,将整改记录收录在数据库内;只有对于屡教不改或违法情节严重的,才转为立案处罚程序进入权力阳光系统。系统运行至今,上城区辖区内未发生一起严重暴力抗法事件。
上城区副区长管光尧介绍,推行“智能城管”后,管理效率提高了,工作成本也大大降低。
智能管控系统总投入800万元,而“以机代人”后,全区核减了50%的协管员,日均巡查力量人员数由2009年的430人减少到目前的240人,全年节省人员费用500多万元。城管部门一直居高不下的加班费用也得到了降低。
减人不会减效。系统运行以来,虽然参与执法人员减少了,但执法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据上城区城管执法局统计,去年试运行的三个月来,月平均主动发现动态违法行为远高于2009年同期发现问题数量。
有了“智能城管”,散发小广告、违规养犬等难取证难查处的管理难点也有了“出路”――指挥中心值班操作员运用街面设置的各个探头录像功能,在每日监控巡查中,会重点关注违法行为出现较多的路段。一经发现违法行为即进行实时录像,同时调度执法队员赶往现场处理。
杭州市上城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党委副书记黄涌泉说,智能监控探头的运用,较好地解决了以往执法取证难的问题,也为暴力抗法、行风投诉等问题的处理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除了监控违法行为“零遗漏”,智能平台还自查队容风纪。数据显示,自使用“智能城管”系统进行纪律督察考核工作以来,执法人员违纪行为同比下降68%。(陈素萍)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