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卫星定位装置,建立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体系,可以变‘被动’处理事故为‘主动’提醒警示。”前天,市运管处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近年来我市积极引导客运企业推广GPS行车监控系统,目前全市所有“两客一危”车辆全部实现了24小时的GPS监控管理,其中有营运客车819辆、旅游客车381辆、危货车1192辆。
据了解,要让GPS发挥应有的作用,确保车辆安装、建立信息监控平台是两个必要前提,另外要做到企业监控、行业监管“双管齐下”。通过车内的摄像头,企业的监控平台可以不分昼夜地实时对入网车辆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督,监控人员一旦发现入网车辆有超速、超员、疲劳驾驶等违规行为,就立即向其发出警告或指令加以纠正,并对每一次监控过程进行记录备案。行业主管部门则通过联网联控,监督企业是否履行了监控职能。
另据了解,日前,国家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安全生产监督总局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已联合下发通知,规定自2011年8月1日起,新出厂的“两客一危”车辆,在出厂前应安装车辆卫星定位系统;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在为车辆办理道路运输证时,要检查车辆卫星定位装置的安装和工作情况。凡未按规定安装卫星定位装置的新增车辆,交通运输部门不予核发道路运输证。2012年1月1日起,现有车辆没有达到文件要求的,暂停年度查(审)验。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