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15时20分,黑龙江省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处于暴雨落区的齐齐哈尔市富裕县繁荣乡气象信息员褚艳恒报告说: “我已经通知低洼地带单位、居民做好预防准备。”这是黑龙江强化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一个缩影。
科学规划 构建气象灾害监测体系
“加强监测,提高预报水平,有效传达灾害信息,是我们近期工作的重中之重。”黑龙江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卫东说。
为做好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工作,全省各级气象部门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的7部新一代天气雷达,加上2部在建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和新建、改造的6部数字化天气雷达织就的 “天网”,可基本覆盖全省各地。在雷达服务区内的各市 (地)、县气象局可实时共享资料,实现数据实时传输和拼图联网,这使得各类中小尺度天气过程无处遁形。覆盖全省89%以上乡镇的887个自动气象站时刻收集来自各地的雨情、水情信息。今年还有450个自动气象站进行了升级改造,防汛指挥部门可以随时了解特定时间内特定地点的气象信息,以便及时做出决策。
卫星遥感监测系统可对全省林火、农作物长势、水情、雪情等进行实时监测。去年 6月 27日,黑龙江省气象局卫星遥感探测结果显示大兴安岭地区呼中林业局境内有15个像元热点,并伴有烟,气象部门随即与防火部门进行了沟通,确定为林火后,积极为省领导、防火办提供火场天气实况和专项预报服务,并组织人工增雨作业。同时,依靠卫星遥感准确进行定位监测,为前线指挥部随时了解扑救进展及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政府主导 理顺信息发布渠道
黑龙江省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在省政府的协调下, 2007年,省气象局与省移动公司就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工作进行了有益尝试。 2008年7月5日至6日,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出现了强降雨天气,省气象局通过手机小区广播的形式向暴雨地区的广大手机用户发布暴雨预警信息和防御指南,各级政府根据气象预报预警,对防御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受灾最重的绥棱、肇州、肇源三县提前紧急转移群众3000人。尽管本次降雨使得民房倒塌、农田设施损毁,但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2010年5月25日,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作出批示,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有强烈的气象意识,提高减灾、抗灾能力。同年6月11日,省委、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通知》,对全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发布工作提出了量化指标。全省各级政府积极落实文件确定的各项任务,加大了气象现代化建设步伐。目前,全省已建成气象电子显示屏623块,农村气象大喇叭850个,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227个,全省气象信息员数量增至9848名。
黑龙江省省长王宪魁说,到黑龙江工作时间不长,了解气象是了解省情的重要方面。 “气象部门要努力提高气象科技水平,千方百计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掌握防灾、减灾、抗灾的主动权,为领导科学决策当好参谋,为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多做贡献! ”
部门联动预警信息传入千万家
目前,黑龙江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除了向政府领导发布外,还通过电视插播、电话、广播、电子显示屏、气象大喇叭、网站、手机气象短信等手段,面向农业、交通、林业、供热、国土等部门和社会公众发布。
针对7月30日至8月1日出现的强降雨天气,全省各级气象部门分别发布了暴雨、大风预警及强对流天气警报。全省各地各部门以雨为令,迅速投入到防汛抗灾各项工作中。哈尔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储备必要物资设备,确保各项应急措施落实到位。大庆市防汛办及时派出4个工作组,深入重点地区了解雨情、汛情,并以最快速度调配防汛物资,市城管委启动了城市排水应急预案,工作人员全员上岗。
“我们会根据各行各业对气象预报更精细化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精细化预报产品。 ”杨卫东说。
据悉,在2010年,黑龙江省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达86.17%,城市和农村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分别达85.69%、 86.77%,均位居全国第二名。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