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国土部卫星遥感系统查出厦门市240处违法用地

在第21个“全国土地日”到来之际,厦门市国土房产局公布了2011年第11次“卫片执法”检查情况:厦门市实际违法用地图斑总数为240个,总违法用地面积618.8亩、违法占用耕地面积132.0亩。

  若想非法占用耕地盖楼房,除了可能被群众举报,执法部门查处,还将被厦门高空一双双看不见的“神眼”盯上。这“神眼”就是国土部门的卫星遥感系统。“卫星眼”时刻警惕地监测着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这就是“卫片执法”。

  在第21个“全国土地日”到来之际,厦门市国土房产局公布了2011年第11次“卫片执法”检查情况:厦门市实际违法用地图斑总数为240个,总违法用地面积618.8亩、违法占用耕地面积132.0亩。

  一砖一瓦“卫片执法”

  据介绍,通过卫星遥感等技术,可以将一个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形成卫星图片,将该区域前后不同时间的卫星图片进行叠加对比,哪里有违建,哪里乱占耕地,都可以一目了然地反映出来。

  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卫片执法”可以监测到地面1平方米小的地块,比如说这个地块,去年还是一片农用地,但今年就变成了建设用地,宅基地上的一砖一瓦的建设都逃不过“卫片执法”的盯梢。而这将为土地执法提供最有力的依据。

  所谓的“卫片执法”,是指依据卫星拍摄的遥感图片进行土地执法检查。“国土资源部门有专门租用查处土地违法行为的卫星,通过对不同时间拍摄的卫星图片进行对比,即可发现违法用地行为。”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我市已制定卫星图片执法检查工作方案,有条不紊地开展土地执法检查。

  据了解,2011年第十一次卫片执法检查,全市实际违法用地图斑总数为240个,总违法用地面积618.8亩、违法占用耕地面积132.0亩。

  240起违法用地全面查处

  卫星图片反映的新增建设用地变化情况,将通过外业核查测量,并与用地批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文件资料进行对照,以确认是否属于违法违规用地。土地执法中将重点检查地块的使用是否经过批准,是否擅自突破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批准用地,是否擅自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用地,是否违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批准用地,经批准使用的地块是否存在骗取批准、超占面积和擅自改变用途,土地违法是否通过日常动态巡查被发现等。

  据介绍,在今年初的几次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会议上,市国土房产局就已经开始部署变更图斑涉及的违法用地的查处整改工作,目前,240个未批先建违法用地中,已经立案143件,拆除17件,做出行政处罚决定56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1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追究党纪政纪责任3件,其余案件正在抓紧调查取证当中。

  通过强有力的措施,我市向社会传达了严厉打击违法用地、深入推进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的坚定决心。

  部分企业热租非法简易厂房

  据介绍,随着厦门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村违法占地建房用于出租营利和赚取拆迁补偿的现象呈上升趋势。同时,随着全市土地开发利用的加速,岛内很多小型企业和作坊式加工厂因为涉及征地拆迁等问题需要搬往岛外,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合法手段取得用地,部分小企业由于受到产业规模的限制无法取得合法用地,只能通过向当地农民承租非法的简易厂房进行生产。

  今年3月,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关于开展2010年度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的通知,2010年度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以2010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和163个全国重点矿区遥感监测工作为基础,组织核查2010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中的“本年未批先建”地块、“本年批准本年建设”地块、“往年批而未用当年实地已建设”地块、土地变更调查中的疑似新增建设用地图斑和矿产疑似违法图斑。同时,依法依规严肃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行为;对违法用地、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严重地区的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警示约谈,督促整改。

  国土监察两部门联合出招

  日前,我市查出未批先建图斑240个,违法用地面积618.8亩。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和厦门市监察局联合向各区政府发出《关于抓紧查处整改2010年度土地矿产卫片发现的违法行为的函》,要求各区限期逐宗整改到位。

  两局还共同召开了2010年度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违法用地整改工作专题会议,要求按照既查事又查人的原则深入推进整改工作。要求各区政府、相关部门和违法用地单位抓紧研究处理,能没收拆除的坚决没收拆除,能复耕的及时复耕,能补办用地手续的抓紧补办。在此基础上,要对用地主体进行排查,对涉及党员和国家干部,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要依据《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追究党纪政纪责任。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