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特稿: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创新十年(2000-2010)

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地理信息产业紧跟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步伐,不断创新,不断创业。可以说,这十年造就了地理信息产业。但这也仅仅是一个开端,我们还是需要努力,因为我们依然在创业的道路上前行。

  时光荏苒。似乎人们依然能回忆起迎接千禧年的兴奋,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就已经和我们告别了。

  这个十年,因为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互联网润物细无声似的普及,我们的工作、生活都在它们的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它们,越来越多的行业正在被改变着,新的商业模式不断产生,信息化早已成为了潮流。

  幸好,地理信息产业没有错过这至关重要的十年,紧跟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步伐,在不断创新,也在不断创业,已经从蹒跚起步发展到初具规模,但这也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因为我们依然还是在创业的道路上前行。

  那些创业者们

  我们应该感谢这个产业的创业者们,正是他们推动了地理信息产业的兴起,将3S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走向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有一些创业者们,他们本是高校的老师,或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使得他们能够有机会接触到3S技术,并通过团队的科研实力研发了自己的软件产品。这也造成了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GIS平台与院校“齐飞”的局面。但最终,能够将这些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生产力的却凤毛麟角。这其中除了市场的开拓能力,更多的可能还有创业者面对困境的魄力和对创业的执着信念。

  还有一些创业者们,他们没有高校或政府背景,只是凭借着自身的技术优势,对市场的敏锐,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为自己打开了另外一番天地。或许,对于他们而言,更能体会得到创业的艰辛:扔掉铁饭碗,白手起家,四处找项目,时常还要面对“弹尽粮绝”的境况。但置之死地而后生,迎接他们的将会是企业的快速发展。

  其实,无论是哪一种创业者,起初肯定都会经历种种困难:办公环境的简陋,技术人员的短缺,创业团队的稳定,维持运作的艰辛……这个时候,只有创业者审时度势,充满信心,坚定信念才能够带领着团队克服初创期的困难,继而引领着企业不断成熟。

  十年过去了,我们或许不应再用“创业者”来称呼这些当初的开拓者了,“企业家”应该是现在适合他们的称呼。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度过了那段蛮荒成长的时期,成为了这个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和他们的企业已经不再是“独善其身”,而是要有“兼济天下”的社会责任感。这无疑,需要当初的创业者们再一次适应。

  一直在创业

  企业是地理信息产业的中流砥柱,如果没有企业的参与,很难想象这个产业会发展得如此迅速。

  回首世纪之初,能够说得出名字的企业恐怕屈指可数,以至一度“北超图 南中地”的名号响彻中华大地。但现在,还有多少人会记起这个名号呢?估计已经很少了,因为超图和中地在地理信息产业链上,仅仅是中游的两家基础平台软件的提供商罢了,还有更多产业链上游负责数据获取和下游承担开发应用的企业涌现出来,让这个产业显得格外繁荣。

  这个产业中的企业基本上都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当然还有那些中途夭折的企业。除了那些少数靠自身研发实力成长起来的企业,大多数企业都是从承接项目或者代理国外产品开始起家的:灵图成立之初承接大量的数据项目,合众思壮最开始代理Garmin的导航设备等等。虽然通过这样的方式会让企业发展得更容易一些,但是始终都是在给别人打工,缺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要想企业发展得更为强大,最终还是要走向自主创新和研发的道路。而现在,一些企业也都是这样去做的。

  这十年,地理信息产业的企业也获得了资本的青睐。风险投资、上市、并购重组这些曾经陌生,或者说是不敢想的名词已经成为了大家的口头禅。虽然资本的介入是任何一个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不能避免的,但资本也将是一把悬在大家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方面它可以成为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快速占领市场、做大做强的捷径;另一方面资本的贪婪性也许会将企业拖入泥泞之中。因此,学习如何将资本为我所用,促进企业的良性循环发展,避免重蹈灵图曾经的覆辙,也是企业要面对的问题。

  机遇和挑战

  十年前,这个产业还在孕育之中,谁也不知道它会胎死腹中还是茁壮成长。但现在来看,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

  这个产业每年以25%的年均增长率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到2010年产值突破了100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十二五”末产值更会翻一番。更为重要的是,地理信息产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当它与其他产业结合的时候,将会撬动更大的市场。

泰伯网

2000-2010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产值(3sNews 制图)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相对于全球地理信息产业来说,我国的产值只是其中的沧海一粟,依然面临着企业规模小,缺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保障力不够的问题,并且国际化也是摆在大家面前要突破的方向。而在数据方面也同样存在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度低,共享机制不健全,标准化建设有待完善的问题。这些都还需要产业中的每个参与者继续努力。

  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地理信息产业又提供了一个施展的平台,除了应用于政府管理决策、企业信息化建设外,还可以将其应用于大众服务。但现在移动互联网的市场还鲜有传统厂商进入,大多都是互联网企业在唱主角。很难说传统厂商不进入这一领域是不是正确的,因为在移动互联网的世界里,需要开放、分享的精神,而且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地理信息产业已经不再像以前一样“养在深闺人未识”了,并且开始尝试着进入其他的领域。最近京东商城的“包裹可视化跟踪系统”正式上线,用户能够通过该系统了解自己的包裹运送路径和状态,这就是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大众服务的经典案例。

  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尘封在了历史,这十年造就了地理信息产业。在接下来的十年,地理信息产业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这个产业里的人和公司会怎么样,这一切,让我们期待。(张凯)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