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遗风,汉唐气象。
凡是到过西安,看过兵马俑、陕西历史博物馆、碑林,登过城墙、钟楼、鼓楼、大雁塔的人,无不为这座城深厚的历史积淀所震撼。然而,盛世长安的光芒之下,却常伴随着“西安经济为何发展缓慢?”的质疑。
但今年,西安却用接连几组数据,刷新了人们的认知。
年初,各地GDP数据相继公布,西安以10020.37亿元成功跻身万亿俱乐部。5月,西安公布七普统计人口“详单”,西安市常住人口已达1295万人,相比2019年增加274.9万。6月,2021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发布,西安位列新一线城市第4位。
西安不是“废都”
1993年,作家贾平凹发表作品《废都》。
创作《废都》时,贾平凹已经在西安生活了二十多年,文中描写的西京与西安只有一字之差,地貌环境和人文习俗,也和西安相似。此后,“废都”,成了部分人口中对西安的别称。
然而,《废都》中描写的,却是西安经济发展的尴尬时期。
自宋代迁都之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西安逐步向东南沿海地区迁移,长安盛世不再,西安的地位一降再降。
即使是改革开放以后,西安经济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不温不火,GDP排名除1980年外,甚至未能保住全国前20的位置。1978年,西安GDP排名全国第22名,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名次甚至一度掉到了三四十名,1995年,西安GDP排名全国第43位,为历史最低。
缺水、缺地,在我国东南沿海工业蓬勃发展的时期,西安受制于自然环境,很难进行大规模工业开发利用。
同时,西北地区整体县域经济较为疲软,西安周边区县不仅未能成为西安的助力,反而拖了后腿,部分区县甚至出现负增长。以GDP位列西安市第5、6位的莲湖区和新城区为例,2019年较2018年相比均有明显下降,出现负增长;排名末位其他4个区县,同样是负增长。
想必对于“废都”这个称呼,大多数西安人是“憋屈”的。正因如此,西安才要卯足了劲发展经济,要摘掉“废都”的帽子。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