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武大资讯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官微、软科消息,北京时间5月22日2时4分,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北纬34.59度,东经98.34度)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7公里。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耿江辉课题组(PRIDE)研发的北斗/GNSS实时地震监测系统(GSeisRT软件系统)成功监测到该次地震事件,并于22日上午在课题组网站上发布相关结果。
上图为在线地震监测系统实时捕获的“陆态”网络QHMD站的地震位移波形,该站位于震中以北约37公里,地震使其向西永久性地移动了约22厘米、向北约7厘米。
基于该站的位移波形和方荣新博士的PGD震级函数,PRIDE团队研制的实时速报系统通过峰值地面位移计算出的实时震级为7.12级,与地震台网中心公布的震级仅差0.28个震级单位,验证了北斗/GNSS在快速分辨大地震(震级>7级)和震级快速确定方面的高效性和可靠性,为北斗/GNSS地震预警的工程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据悉,这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首次实时捕捉到境内的大地震事件。该北斗/GNSS实时地震监测系统原型受到国家杰出青年基金(42025401)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503601)等项目的资助。
此前,耿江辉教授、张提升副教授课题组还针对现有强地震观测手段无法完整、准确地捕捉剧烈地表形变的痼疾,率先在国际上提出了深度融合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的“六自由度GNSS地震仪”原理、方法和仪器原型,攻克了强烈地震时严重损害位移观测精度的幅度和相位畸变难题,为破坏性大地震抵近观测并最终服务于地震预警提供了更为可靠可信的观测手段。成果分别于2019、2020年初连续发表在国际地球科学权威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地球物理快报》)。国际旋转地震学会主席、德国慕尼黑大学教授Heiner Igel和法国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高级科学家Jean-mathieuNocquet分别致函邀请耿江辉在2019年国际旋转地震学论坛(IWGoRS)和2020年欧洲地球科学年会(EGU)上特别报告此项成果。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