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首批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公布 陕北植被覆盖率提升

国家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期还将陆续公布新的地理国情监测成果。下一步,随着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逐步深入开展,将本着“边普查、边监测、边应用”的原则,及时将普查和监测取得的成果提供相关部门使用并向社会公布,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日前向社会公布首批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其中数据显示:曾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陕北地区,10余年来植被覆盖情况已经大幅改善,植被覆盖度由2000年的31%提升至如今的53%,科学合理的退耕还林、防沙治沙措施成效显著;四川省松潘县自2002年以来,在地方生产总值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森林覆盖、水域湿地覆盖等自然生态环境维护良好,充分证明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可以相互协调发展。
泰伯网

  陕北地区2000年植被覆盖度图

泰伯网

  陕北地区2006年植被覆盖度图

泰伯网

  陕北地区2012年植被覆盖度图

  

泰伯网

  2002年四川省松潘县地表覆盖图

泰伯网

  2007年四川省松潘县地表覆盖图

泰伯网

  2013年四川省松潘县地表覆盖图

  经国务院批准,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于2013年上半年全面展开,计划利用3年时间摸清我国地理国情“家底”,为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奠定基础,为制定区域发展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依据。为普查工作顺利实施,国家局在全国部分地区先期开展了地理国情监测工作,采用遥感等测绘技术手段和地理信息数据资料,通过监测、评估地表覆盖和自然生态指标的现状和变化,反映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陕北地区是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生态系统脆弱,总面积达9万平方公里。国家局利用2000年至2012年的卫星影像数据,对陕北地区植被覆盖状况等生态环境变化进行了系统监测。监测结果显示:10多年来,陕北地区植被覆盖度持续增加,由原来的31%提升至53%;植被覆盖结构显著好转,中、高覆盖度植被面积所占比例明显增加,由原来的33%提升至83%,耕地、荒漠与裸露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园林地、草地面积持续增加。陕北地区植被覆盖情况大幅改善,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效显著。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提供的监测成果,已为陕西省国土、林业、农业等部门防沙治沙、水土流失治理、土地整治管理、农业转型发展、土地综合利用与开发提供了基础数据,实现了对国家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政策执行情况的量化分析和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客观评估和科学评价。

  四川省松潘县属于典型的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国家局针对当地10年来地表覆盖类型与自然生态指标进行了遥感动态变化监测。监测结果显示:自2002年以来,由于国家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灾后重建、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等项目的实施,松潘县的生态环境状况在不断改善,生物多样性维护状况良好。其森林覆盖率、水域湿地覆盖率和未利用地比例均有所增长,分别提高了0.53%、0.41%和4.56%,而耕地和建设用地比例基本没有变化。此外,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源涵养指数、综合生态环境指数都呈平稳上升趋势,其中综合生态环境指数增长约10%。与此同时,10年来松潘县的地方生产总值从3.9亿元增至12.6亿元。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生态功能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状况也持续好转,充分证明了地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可以相互协调,也为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借鉴。

  国家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期还将陆续公布新的地理国情监测成果。下一步,随着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逐步深入开展,将本着“边普查、边监测、边应用”的原则,及时将普查和监测取得的成果提供相关部门使用并向社会公布,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徐瑶)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